昨天(4月10日),在第二届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的现场,多领域项目路演陆续开展。在小微特机器人路演专场,12个机器人项目亮相。展览展示区还有更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举左手、举右手,向前走、向后退……一个黑脑袋、白身子的机器人在展台上手舞足蹈,复制人类体验者的一举一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刘明烁说:“通过体感摄像头获取人体相关运动信息,经过系统处理,实时传输给仿人机器人,实现人怎么动机器人就怎么动。”据介绍,该系统在工业生产、医疗、教育、危险地带探索救援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展出了一个人形机器人。但不同一般的是,该机器人可通过眼脑进行控制,作业人员即使双手无法使用也能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展台工作人员介绍,人的眼球转动时实际是大脑在控制,机器人收到脑皮层发出的信号,就会按照信号来运动。“例如,人观察左上方时,机器人会抬起左胳膊。机器人还能根据眼球转动发出的不同信号向前走或说话。”据介绍,该产品的脑机协同目标检测准确率大于85%,控制指令输入准确率大于80%,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用于危险环境探测等领域。
除了人形机器人,本次大会还展出了一些看上去不太像人但很有用的机器人。来自重庆大学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帮助人类搬运重物,如双人协作肩扛、单人手提、单人双手搬运或背负等,提升人工搬运效率,并具备良好防护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此外,这种机器人能帮助瘫痪者、肌力下降的老年人等进行行走。据介绍,在医疗场景下,整套设备的价格可压缩到20万元。“我们希望病人不仅能在医院里使用,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为解决水电站输水管道和水下坝面的检测问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国内首套长隧洞检测专用水下机器人。它具备正常、脱困、自主返航等3种工作模式,可在静水条件下检测水电站大坝坝面、输水管道、进出水口闸门等设备的运行状况。升级后的产品能进入更复杂危险的环境,检测距离、搭载能力等均有大幅提升。
桂林明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参展的便携式随车(遥控折叠)装卸机器人,可装进货车底部专用收藏箱,运输时不占用货车车厢空间,集安全性、便携性、多用途和适应性于一体。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折叠后的长、宽、高分别为2.5米、1.3米、0.9米,展开后举升高度可达2.5米,可在100米外远程遥控。“在野外或偏僻处携带这种机器人,可帮助人类方便装卸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