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南京老城南“周处读书台”再登热搜

  副标题:留住城市记忆,老城南再上路

  电影《周处除三害》正在火热上映中,南京老城南门东的“周处读书台”再次登上热搜。而前不久西街考古出南朝梁代都城南大门,也让这里有望成为南京未来一处超级文旅IP。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曾著文感慨“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如今,在这座“古董铺子”里,随处可见的老街巷、老建筑,在活化利用后焕发新生,成为一道道独特的城市风景。老城南浓缩着南京的历史与文化,在夫子庙、门东一期重现辉煌后,如何重振其他片区?记者采访一探究竟。

  与古为新,门东门西共绘复兴“画卷”

  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雨花门城墙北,赤石矶遗址附近,周处读书台及其周边建筑梁武帝光宅寺地块,被围上围挡,开始进行修缮、整治与改造。

  “周处除三害”典故出自《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讲的是少年周处浪子回头,杀虎除蛟、改邪归正的故事。周处后官至三国吴国左丞、西晋平西将军,相传他曾住在老城南赤石矶一带。清末民初,周处后人又在此地聚居,开办私塾。“周处读书台”的地名也保留至今。周处读书台所在片区内,还坐落着相传梁武帝出生的光宅寺。

  “这个片区在老城南门东是一个关键节点,西面毗邻老门东,北面是白鹭洲公园,东面是武定门,南面是明城墙。周处读书台和光宅寺修缮,并实现地块更新后,将连通夫子庙、老门东、城墙和周边历史遗迹。”南京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集团前期管理部负责人刘晓豫告诉记者,项目占地约2万平方米,已完成场地整理工作并开工建设。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同时,将植入文旅配套,建设开放式游园、综合化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展示用房等,改善周边生活环境,营造与老门东、夫子庙区域形成互动关系的山水人文景观。

  “六朝烟水文萃,山水人文祖望”,紧邻城墙,集文、旅、商、体、科多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客厅“悦动新门西”,与周边的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愚园(胡家花园)一道,吸引不少游客来此打卡。

  和“悦动新门西”一街之隔、东北与愚园相连的凤凰台·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项目正在建设中。记者走进施工现场看到,6处区级不可移动文保建筑已完成保护性修缮施工。新建的10组建筑群与保留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地上两到三层,引入传统元素,与明城墙交相呼应。

  项目经理王三立告诉记者,门西片区将成为“秦淮硅巷”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天际线要求,这里没有超高建筑,除地下空间因出于特定需求采用混凝土材料建造外,地面建筑几乎全部采用新型钢木结构体系,在尺度、色彩与细节上回应老城南民居三开间、五开间传统,并方便未来企业入驻。“这里地上约7万平方米、地下约9万平方米。凤凰台·门西数字生活街区建成后将发展物联网主导产业,重点引进高科技数字产业全国营销中心,并完善产业上下游配套服务,通过新业态、新动能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打造旅游文化景区、产业园区、城市街区‘三区一体’的新城市名片。”

  花露北岗一带有凤凰台、阮籍墓、杏花村等多处脍炙人口的文化地标,作为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项目的一部分,凤凰台片区项目也即将开工,从历史和人文两大角度重现南朝繁华。以“祯祥、禅意、诗酒、烟火”塑造文化品牌,成为独具特色的“金陵尽意处,城南风雅集”。

  “老城南文化底蕴深厚,以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我们要把留下来的古迹、故居、遗址等‘物质文化’家底摸清、保护好,也要把诗篇佳作里提到的精神地标这些‘非物质文化’梳理并重新塑造好。”南京市历史文化研究著名学者薛冰建议。

  “十里秦淮”,打造高亲水性文商旅融合体

  如果说历史古迹、文化地标是门西宝贵的“家底”,那内秦淮河西五华里则将是门西的文化“富矿”。近日,秦淮区内秦淮河西五华里二期(西水关—上浮桥段)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南京市城乡规划委员会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标志着项目推进进入新阶段。

  内秦淮河东起东水关,经中华门至西水关,在地图上形如V字,总长约4300米。今年元宵节当天,全国各地的4000名游客乘坐内秦淮河游船共赏“桨声灯影”。泮池码头出发经白鹭洲公园到东水关,再到中华门,是最经典的东五华里游览线路。从中华门到西水关,南京市旅游集团用光、声、电、影、物等重现《上元灯彩图》《金陵胜景图》,让游客在河上有景可看,但更为游客们所熟知的还是东五华里游览线。

  为了串联重现“十里秦淮”两岸文化盛景,2021年,南京市出让内秦淮河西五华里两岸分布在不同点位的6宗地块。国资平台南京壹城建设集团负责全部6宗地块的打造。西五华里二期被定位打造成高端文商旅融合体,即融秦淮文化、特色商业、旅游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集聚示范区,串联起万象天地、南京国创园这两个“网红”地标。“西五华里将把驳岸高度降下来,给游客们带来水面岸边美景交融、近水亲水、欢畅淋漓的快乐。”壹城建设集团建管公司副总经理朱晓洲说。

  朱晓洲参与了项目设计的大部分过程。他介绍,从新桥沿河向北偏西方向至西水关,两岸分布着西五华里二期1—6号地块。6宗地块建筑总面积约9.7万平方米,将建成既有南京老城南河房传统元素特点,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打造的现代商业街区风格建筑。

  “我们准备用3—4年时间完成西五华里的更新,游船未来将有望真正实现畅游内外秦淮河。”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秦淮分局局长李建波介绍,西五华里的更新是东五华里“桨声灯影”的延续,更新充分考虑水陆联合贯通,打造游船码头和公共空间,并实现与垂直的街巷连通。“西五华里更新链接老城南多个历史街区,辐射范围更广,也是整体保护老城南、织补历史城区、实现老城南文商旅融合的一个关键项目。”

  “西街遗址”,或成南京文旅新的超级IP

  老城南更新,联通的不仅是“门里”,还有城墙内外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的《长干行》,让南京古长干里流芳百世。与门东、门西相比,中华门外还有一处南京文旅未来新的超级IP。

  2017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长干里西街地块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发掘,到2020年转为主动性考古发掘,中华门外西街遗址本体共14万平方米,目前已考古发现遗迹500余处,出土考古标本万余件。该地块分布有多达9个时期的地层,堆积自商周直至近现代,完全印证了南京城市历史沿革。其中重要发现主要包括商周长干古城和六朝长干里,近期,一则南朝梁代御道、国门在此找到的消息让这里受到各界关注。

  “西街大遗址值得深度挖掘,更能成为读懂南京的正确方式。”南京市政协委员、秦淮区政协主席何素玉说,“长干古城”距今3000多年,这一全国罕见的地处主城中心的重大考古发现,把南京建城史向前推了600多年。而长干里是六朝建康城的南门户,梁代国都南大门遗迹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古长干里的文化价值,又对湖熟文化研究、古长干文化资源激活具有重要价值——“看南京伟大在哪、文化底蕴在哪,未来第一站首选西街遗址”。

  “西街大遗址的概念可以作为南京城市未来的一个超级文旅IP。”何素玉建议,这里可以实现城内城外的文化链接,与老城南、大报恩寺遗址、1865产业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明城墙(秦淮河)等历史文化遗产联动,并利用好宁芜铁路搬迁释放出的空间,集中保护、连片利用,把老城南部打造成为南京历史文化最佳体验地。对标良渚文化遗址,打造彰显南京独特城市个性的地域文明探源标志,展示南京城市发展历史文脉,扩大全球影响力。薛冰也提到,西街遗址公园建成后,通过长干门、秦淮河上的通道,联通门西、门东,届时“一个城市就是一座博物馆”的愿景将得以实现。

  目前,西街遗址发现的部分文物仍保存在工棚内,相关部门考虑把南京市西街小学搬走并腾空,用于就地展示一些考古成果,实现边考古、边研究、边修复、边展示。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西街遗址筹建西街大遗址博物馆,或将南京市博物总馆搬至这里,都纳入相关部门讨论范围。前者可以立足长江中下游文明起源,以商周以来长干古城等相关文物遗迹为主要内容,推动遗址活化利用,打造标识度高、代表性强的长三角文明起源展示工程。后者可以让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深藏于地下库房的很多文物得到展示,让人们能“一站式”领略南京文化底蕴的深厚、文脉的源远流长。

  加大供给,重塑老街巷的记忆和特色

  修缮保护更新,延续文物古建历史街区的生命;文化传承,则滋养一座城市的灵魂。有人气,老街巷才有生命。南京门东小西湖片区“小尺度、渐进式”慢更新和合适尺度的保护修缮,为南京捧回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设计奖。这也为老门西“新”起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遵循。

  愚园东,鸣羊街一街之隔,是门西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明清时期这里是居民聚集地和丝织手工业区,如今这里房屋密集、街巷逼仄、私搭乱盖、设施老化,是典型的老城棚户区,有约2000户居民居住。

  “我家从我爷爷一代就住在这里,到现在第五代,住在这里100多年了。”今年72岁的孝顺里34号居民刘慕铨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过了一辈子,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这里能够像老门东一样焕新,让附近的古建筑得以保护。他所说的古建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曾靖毅公祠。曾国藩的五弟曾国葆,封靖毅公,其不少后人居于南京。该建筑计划年内完成修缮。

  “荷花塘一带较好地保存了南京老街巷的肌理、建筑的格局,如果更新保护做得好,文化遗产传承得好,老南京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得好,这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很有可能超过门东小西湖片区。”薛冰告诉记者。

  兼任秦淮区城市更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李建波透露,荷花塘历史片区居民参与更新方案已经基本敲定,采用社区自治和居民自愿来进行微更新。更新将创新政策机制,探索产权人出资加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的城市更新资金来源方式。目前,部分历史建筑的危房消险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将推进文物和历史建筑类的修缮、保护活化再利用。

  “门西面积比门东更大,其中的历史遗迹、文化地标、名人故居等也更多。更新门西,要本着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重塑门西独有的记忆和特色。”薛冰认为,老城南门西的保护,资金是大难题,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南京市人大代表秦淮区三组也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老城南保护更新资金投入。借鉴国内外老城保护经验,每年拿出部分城建专项资金用于老城南公共基础配套、道路整治、绿地广场等建设。设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保护老城南历史文化。同时,拓宽扶持途径。借鉴杭州、西安等地的做法,按“以地补文”“以项目补保护”思路,以土地捆绑平衡资金缺口的方式,在新城区或高强度开发区域,以一定规模的土地出让金收益专项用于老城保护的资金缺口,或通过适当提高容积率、减免土地出让金等相关税费办法,增加“反哺”老城南保护的资金来源。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