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嘉兴市国动系统试鸣防空警报、组织实兵演练、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纪念遇难同胞,连续16年试鸣防空警报
“呜——”
5月12日10时,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响彻禾城。这是嘉兴市连续第16年在5月12日这天进行防空警报试鸣。
“选择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在‘5·12’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嘉兴市国动办任玉祥副主任介绍说,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
为确保人防警报成功鸣响,从3月中旬起,全市各县(市、区)国动办抢抓时间,动用100余人次,对全市298套人防警报器从控制器、主机、内外扬声器鸣响功能,线路、警报器支架、天线连接等部位,设备设施用电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检查。及时掌握警报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始终处于安全高效战备状态。
嘉兴市防空警报网建设始于2001年,至今已建成由市、县两级控制中心、固定警报(含电动、电声、多媒体三类)、车载警报、手摇警报、便携式警报组成的较完备的防空警报网,主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100%。
“现在一个按钮就可控制全市所有的防空警报器。”嘉兴市国动办信保中心姚建新主任说,全市防空警报器已经实现一网统管、集中控制、实时响应。
据了解,嘉兴市国动办按照“城市扩展到哪里、重要目标建到哪里,防空警报信号就覆盖到哪里”的思路,做好警报设备跟进配置工作。通过器材数量的不断增加,实现警报信号覆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旦有情况,都能实时预警、闻令而动。
居安思危,直击人口疏散演练现场
战时人民防空行动涉及单位人员多、组织协调难度大,只有平时理顺指挥关系、畅通指挥渠道,战时才能顺利实施、迅速到位。
5月9日,秀洲区、经开区依据训练演练计划,联合组织实施“秀洲-经开•2024”跨区人口疏散与接收安置行动演练,来自两个区三个街镇150余名市民参加了本次演练。
上午8时许,根据演练指挥部命令和简易信号,嘉兴经开区塘汇街道、嘉北街道部分市民在嘉兴经开区人防办组织指挥下,分别在各自辖区预定位置集合,乘坐大巴沿指定路线向安置地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人防疏散基地快速机动,秀洲区国动办也同步做好接收安置准备。
9点,车队到达疏散基地停车场,临战疏散人员下车,并按照每路纵路10队集结整队。
9点10分,两区联合组织疏散人口集中接收仪式,在人员清点完毕后,三个街镇对口签订接收安置协议,嘉兴经开区疏散人员与秀洲区新塍镇进行编组对接。
9点半,市民被安置到指定地点,并发放生活物资。随后,秀洲区、嘉兴经开区工作人员实地踏访,并在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人防疏散指挥部工作交流,研讨战时临时生活区、物资保障等事项。
“练为战,不为看。”经开区人防办科长易华云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尽快补齐这次演练中暴露出来的短板,把人民防空行动中的每个环节都搞扎实,让护民之盾更加坚实可靠。
拓宽渠道,打造国防动员科普宣传阵地
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嘉兴市、县两级国动办在学校、广场、社区、人防教育馆、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等地开展各类活动80余场,广泛发动了全民关注人防工作和学习防灾减灾常识,参与人数超10万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5月3日,海宁市国动办邀请50多位学生走进市人防教育体验基地,听一堂“防灾减灾”课,做一次应急演练,体验防灾减灾的各个重点环节。先后通过视频、现场讲解、竞赛等方式,熟悉并了解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知识、防灾减灾等知识点。
——进学校
南湖区国动办联合区教育体育局,在嘉兴市实验小学、余新小学、凤桥中学等学校组织开展人防应急疏散演练并组织开展“人防教育进课堂”主题活动;嘉兴市国动办指导嘉兴南湖学院开展学校应急演练并进行人防知识宣传活动,广大师生在沉浸式的演练和学习体验中对人防知识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会。
——进社区
嘉善罗星街道,海宁斜桥镇、黄湾镇在当地多个社区普及讲解防地震知识培训和应对突发灾害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室内地震演练和疏散逃生演练。
——进机关
秀洲、桐乡通过张挂横幅、摆放展板巡展、举行知识讲座等形式在近10余个机关单位开展人防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国防观念与人防意识,推动构建共同关心、共同参与人防工作的良好局面。
——进企业
平湖、海盐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布展和组织开展人防法规讲座,加深干部职工对人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进网络
读嘉新闻、市县两级公众号等多个线上平台发布各类人防科普文章30余篇,阅读量达10万人次,不断扩大人防教育的辐射面和覆盖率,将人防知识送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