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阴发力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
腾笼换凤盘活低效工业用地
炎夏酷暑中,江阴临港开发区璜土镇花港苑村的“村村富”项目施工现场火力全开,全力冲刺8月底竣工验收。这几天,江阴市科诚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卫国忙着与附近几个村的村支书碰头,把关项目收尾的每个细节,“大家翘首等了快一年,我们作为本土企业也将迎来发展新阶段,每个人都充满干劲。”
朱卫国提到的“大家”,包括许多人。璜土镇12个行政村“抱团”,采用“闲置土地用起来、优质企业留下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的新思路,成立“村村富”镇村联合发展平台。“这样谋共富,一个村都不掉队。”几位村支书笑道。
“村村富”平台是江阴众多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项目的一个缩影。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江阴,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度“村村点火、处处冒烟”,200个园区布局散、隐患多、效益低。3年前,江阴全域启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将此作为破解制约县域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提出“腾出发展空间,解决要素紧缺问题;提升亩均贡献,提高经济发展质效;推动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力争改出一番新天地、再造一个新江阴。
如何做好“腾笼”和“换凤”两篇文章,实现既改得快又改得好?江阴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应运而生。从行政层面设置“工改办”,这在全省尚属首例。“当初市里设立这个新机构,就是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江阴市青阳镇园区办负责人曾庆锁告诉记者,青阳镇推动“工改”的“开篇之作”——霞客湾创智园项目,其原址为江阴凯江农化有限公司地块,从集合镇村力量,到调解周边群众、企业矛盾,再到修复利用地块建成项目,耗时4年多,现已成功引进18个未来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定规划、筹资金、出政策、腾空间、建机制,江阴在“工改”过程中累计腾退土地3.14万亩,形成可用产业用地1.44万亩,包括集中连片超千亩地块5个。腾出的产业用地与一个个现代化产业园、优质项目“无缝衔接”,已有8800亩用于项目建设,落地9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840亿元。
拆一块、净一块、用一块,一年多时间腾地约1500亩,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实现“涅槃重生”,一期项目引进全球封测领域龙头企业长电科技、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盛合晶微等链主企业,两家企业总投资超百亿元。二期在建项目已成功引进圣邦微电子、昕感科技等企业,全面助力“芯链计划”实施。
“任何一个第三代半导体企业或产业节点的企业,都能在这里得到供应链支持、找到潜在客户伙伴。”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负责人费凯介绍,该区域土地全部腾退后,将按照高新区“1+3+1”产业体系规划,引进海内外知名微电子企业,打造定位准、功能优、配套全的微电子产业园。
为制造强市建设拓空间、调结构、增效益,江阴按照“空间集聚、产业集群、产城融合”原则,围绕“345”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将此前200个园区规划为“20+10+X”的整体布局,即20个重点产业园区、10个特色产业园区、X个过渡工业园区,坚持“一园一品、差异发展”,逐一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微电子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主题产业园拔地而起,成为江阴的科技创新核、生态功能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工改需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江阴市工改办专职副主任李奕表示,围绕不断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江阴将秉承“敢攀登”和“创一流”的精神,蹚出“苏南模式”升级改造之路。
未来3年,江阴将继续每年完成连片地块腾退超4000亩,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安全生产、生态环保整治,持续提升存量土地使用绩效,力争全面消除亩均税收低于1万元的低效用地。依托链主企业,江阴将推动上下游相关企业集聚入园,促进企业跨区域集群发展,同时,加快引进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确保今年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