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巢湖观澜│产业合肥向“新”笃行——“时光向前 合肥向上”回眸2024系列述评之二

合肥日报评论员 

冬景似春华!

当下的合肥,大蜀山下、南淝河畔,依然处处美景。

比美景更动人的,是一幅幅实时更新、“热辣滚烫”的生动画面——

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一台台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码垛,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

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机械臂上下翻飞,左右舞动,只需98秒,一辆汽车的四扇门便自动安装完毕;

在合肥高新区“量子大道”上,一个以量子科技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正在茁壮成长,日新月异……

新质生产力勃发,“合肥制造”向“新”而行。回首2024年合肥产业发展,一个“新”字十分亮眼,目标笃定,步履坚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新质生产力”概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牢记嘱托,坚定信念。这一年,合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下好“先手棋”,勇闯“新赛道”,充分利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力推进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合肥不断构筑起新的“产业地标”。

既要向新而兴,又要推陈出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聚焦“创新”二字做好文章。

合肥聚焦家电、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更多智能工厂、零碳工厂、“灯塔工厂”,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2024年10月8日,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升级为“可持续灯塔工厂”,标志着这家工厂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世界级认证。合肥拥有“灯塔工厂”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传统产业不再“传统”。“灯塔工厂”,是合肥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向“新”发力,从点到线到面,合肥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业的“立”与“破”,关键在精准,要点在平衡。

合肥扎实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及新型储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升链,不断增强产业链厚度和韧性,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显示面板制造的城市之一,合肥已集聚京东方、维信诺、视涯科技、全色光显、康宁、彩虹、欣奕华等一大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年产值超千亿元。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突破130万辆大关。如今,全国50%的新能源叉车、20%的液晶显示屏、10%的新能源汽车、8%的光伏组件来自“合肥制造”。

向“新”求变,“未来”已来。

合肥以敏锐的产业感知,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变革走向,抢抓先机、共享商机,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抢滩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必争领域,依托技术积累和竞争优势,瞄准智能、能源、生物科技三大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发展量子信息、聚变能源、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生物制造、生命科学、下一代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统筹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推广、规模应用,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抢占技术和产业“双制高点”。

发挥深空探测实验室合肥总部辐射带动作用,链接、融合科研单位、龙头企业,推动任务立项与科技攻关,加速产业集群与链条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量子国家实验室,拓展应用场景,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在政务、能源等诸多新兴领域产业化应用,全力打造“量子科技”“量子产业”双高地;

借助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持续加强聚变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培育聚变能源企业,做好“沿途下蛋”工作,聚力点亮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

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合肥布局未来,也为未来积蓄发展的势能。

向“新”而行的合肥,持续迸发出澎湃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