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坎门:“文化礼堂+”扩容家门口幸福圈

台传媒记者王依妮

“龙身柔韧、由四个鳍面连接而成,是鳌龙灯灵动的重要所在,扎工要巧、扎口要稳……”近日,玉环坎门街道双龙村文化礼堂迎来一场跨越南北半球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坎门鳌龙鱼灯(舞)的制作要点,通过一方屏幕,与同样深受海洋文化浸润的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产生情感链接。妙手翻飞间,坎门文化的基因谱系徐徐展开,以乡村文化礼堂为背景板,向海外华裔道来其海洋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化、非遗文化交相辉映下凝练而成的独特人文。

优质文化资源涌入文化礼堂,建成一座座乡村非遗馆、图书馆、博物馆、文体馆,是文化礼堂较为常见的“配置”。而今,在对文化礼堂提质扩面的基础上,坎门街道正以“家富、村美、人和、民乐”为新目标,探索打造文化礼堂+文艺创作基地、乡村旅游、志愿服务、红色教育等一站式“文化礼堂+”综合体,汇聚起更有温度和质感的幸福力量。

提升文化“承载力”

“海港社区的文化礼堂刚建好,其中一把备用钥匙就交到了我手里。”72岁的刘宗保爱好吹拉弹唱,可此前近十年,因临时借用人家的场地,老刘的活动场地总搬来搬去,并不像现在每周四空手散步过来就行,乐器、谱架等常用设备总稳稳当当地摆在文化礼堂。

位于坎门建成区中心地段的海港社区,土地面积大多由原渔港回填而成,居民多由附近村居迁徙而来,是人口集中、空间要素颇为紧缺的区域。

在这样的环境下,值不值得费力腾出土地盖文化礼堂?坎门有自己的“答案”。

“文化是非常广泛的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才能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到。前提是要有场地,让文化有空间蔓延。”海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骆跃雄说。

海港社区文化礼堂有13个功能区域,其中专门设置了山海文化长廊、民俗民风特色美食篇、非遗作品及老旧物品展示厅等,活动安排丰富、紧凑。每周四晚,老刘所在的银色星光文艺队利用四楼的场地吹笛子、拉二胡、唱越剧,每周三、六晚,非洲鼓初级班、高级班分别开课。此外,还有为周边大排档培训服务员的礼仪课程,教社区中老年人和儿童拉二胡、吹笛子的兴趣班,以及方言打更、传统手工艺制作、学做地道小吃的“坎门味道”课程等大量乡土活动错时进行。而这些因文而起的栖聚都是免费的。

这样的案例在坎门并非孤例。该街道下辖13个社区、6个行政村,目前已建成12座别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其中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2家,常态化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加速形成“文化集聚区”,是坎门群众最好的精神家园。

汇集发展“共治力”

“每天有五六千人次入园。除本地游客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杭州、温州等周边城市特地赶来的。”今年“五一”,双龙童欢世界亲子乐园火了,假期营业额达70多万元。双龙村党总支委员潘金德协助彩虹滑道项目的运营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闭园,一直在忙碌。

“这些无动力设施项目,都是我们到各地考察后,将适合本村的引进来,并优化后打造的。”村党总支书记潘辉福介绍,地块因种种原因闲置了四年,大家都觉得要好好运营起来。去年,村里成立了玉环市双龙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可供上百人落座参会的文化礼堂就成了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场所,推动形成了“共富工坊+村经济合作社+村民”的协同共建机制。

3月8日投标,3月17日就进场施工,为抓住“五一”流量,村里加班加点,一直到项目试灯,其间每天都有好几百个村民实地查看进度。游乐园还聘请了29名村民担任园区工作人员,得益于该项目的落地,村里的文化礼堂少了“老人味”,构成了老少皆宜的一站式全覆盖的“文旅圈”。

从坎门街道开始建设第一批文化礼堂起,就鼓励各村通过挖掘村庄历史、梳理村落文脉、展示乡风乡愁等方式,力求让文化礼堂成为每个村社老百姓的集体追求。

“在这里,村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点子的出点子,经常性开展活动凝聚发展正能量,且不限于只为本村村民提供一定的服务。以双龙村文化礼堂为例,在发动村内7000多位居民用‘活’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去年10月份以来已陆续接待了200多个团队聚在一起办活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坎门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正文说。

增强阵地“感染力”

“我们村有汽摩配、橡胶、渔业等大小企业近70家,为给有租房需要又找不到房源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便利,我们将服务阵地建在了这儿。”东安村党总支副书记林萍菊说,由网格员对辖区内的待出租房屋进行排摸,文化礼堂化身“服务台”,为供需双方搭建起高效的对接通道。

除了提供“足不出圈”的志愿服务,该村文化礼堂每月都组织3-8场活动,以增进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辟出版块陈列少年英雄林森火、东安龙虎山抗战史等红色史料,激活与传承红色基因,让礼堂成为百姓家门口充分展示历史根脉、弘扬革命传统的生动教材。

而在双丰村,街道将民族活动阵地建设与文化礼堂建设深度融合,2017年以来,陆续投入100多万元建成民族民俗展示馆、民族墙、“石榴红”大舞台、团结讲堂等阵地。同时,通过管理平台和文化阵地的融合建设,让各族群众在思想、生活上“以坎为家、同心共创”。

去年6月,延续“花山节”民族民俗市集活动主题,坎门街道在双丰村文化礼堂组织开展“我们的村晚”活动,带来一场民族盛宴。

“无地就整合资源,有地就衍生活动。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不断提升基础设施,通过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阵地,把群众和幸福‘圈’在一起,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在坎门都能参与有质量、有温度的优质公共活动。”坎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杨顺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4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