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以赛事为媒,南京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

“每天清晨6:30,我们赛艇俱乐部的学员就在玄武湖热身训练,划完赛艇再去上班,神清气爽。”江苏艇进国际赛艇俱乐部会员洪涛说。

4月20日,第七届南京水上运动节暨2025南京赛艇大师赛·青少年赛艇俱乐部联赛,在玄武湖完赛。作为南京的“城市明珠”,玄武湖以其2000米长的“亚洲最美赛艇航道”活跃于水上运动爱好者的视线中。自2014年南京青奥会在此举办皮划艇、赛艇等比赛以来,这片水域逐渐成为国内外水上赛事的常驻舞台。如今,玄武湖不仅延续了竞技体育的基因,更通过丰富场馆利用率,构建起“水域+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赛事舞台”向“城市名片”蝶变

4月19日,第七届南京水上运动节暨2025南京赛艇大师赛·青少年赛艇俱乐部联赛,进入第一个比赛日。历经七年培育,南京水上运动节持续落户玄武湖,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业余赛艇赛事。累计吸引海内外近7000人参赛,在世界赛艇联合会国际官网频频推广,该运动节的影响力已超出赛事本身,成为南京对外展示城市活力与体育精神的重要窗口。

时间回溯到十余年前,2014年南京青奥会时期,南京将玄武湖的赛道打造成符合竞赛要求的静水赛道,当湖水、紫金山、明城墙融合在同一画幅中,南京特有的山水城林景观,呈现在世界体育健儿眼前。如今,全国青少年皮划艇U系列联赛总决赛、江苏省第三届传统龙舟邀请赛、南京水上运动节……场所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得到贯彻,玄武湖依托既有设施,让一系列水上运动的标签根植于南京。

“我们坚持继续将南京水上运动节置于此情此景,也是希望健儿们能在身动则意静中,获得自由与享受。”第七届南京水上运动节暨2025南京赛艇大师赛·青少年赛艇俱乐部联赛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玄武湖所在的地理格局,非常适合开展水上运动,同时也进一步放大了其赛事承载力,生动诠释了南京“动静相融”的城市特质。

“自然风光”与“城市空间”融合

从起初个位数的会员人数,到如今的百人团队,江苏艇进国际赛艇俱乐部队伍日益壮大,在玄武湖上练习赛艇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每天早上训练的时候望着紫金山的日出,下午训练的时候看到城市风光的日落,玄武湖是相当美的一块地方。”洪涛说。

开放式的赛道,让水上运动走进了市民和游客心中。“我是专门带孩子来看比赛的,想培养培养她的兴趣。”双休日,市民章洪波带着6岁的女儿在岸边观看比赛,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对这项运动饶有兴趣,跃跃欲试。而在岸边的运动集市上,就有“青奥运动中心”的摊位供市民游客咨询赛艇培训报名。

既观赛又赏景,还能在集市上消费。玄武湖与紫金山等自然景观的联动,与城市空间的结合,形成了文商体旅融合的生态圈。这种“以赛促游”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赛事附加值,也强化了水域的多功能属性。

专业人士表示,玄武湖的独特优势在于其“人工与自然交织”的水域生态。作为城市中心湖泊,其2000米航道兼具开阔水面与景观纵深,既满足赛艇、龙舟等竞速项目对直线距离的需求,又为观众提供了绝佳的观赛视角,让原本小众的体育项目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一池春水”到“一城活力”激荡

目前,南京的8个赛艇俱乐部,有学员近600人。

在南京,随着参与水上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实惠的价格让大众都有机会体验。以江苏艇进国际赛艇俱乐部为例,单人艇体验65元一小时,双人艇体验120元一小时,不少爱好者直呼“划算”。

数据显示,2024年,玄武湖接待的龙舟训练达到3万多人次、皮划艇训练达到3万人次、赛艇训练1.5万人次。这片免费的湖面,因为体育运动的加入,在增强市民体质的同时,迎来了额外的经济效益。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赛事为媒,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模式,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第七届南京水上运动节暨2025南京赛艇大师赛·青少年赛艇俱乐部联赛赛事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体育局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水上运动休闲消费的意见》,提出加快推动水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亲水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以赛为媒,南京正解锁“因为一场赛,奔赴一座城”的流量“新密码”。在“体育+”模式逐渐升温的背景下,玄武湖这片水域中的精品体育赛事,已成为激发体育深度消费、促进南京城市活力的重要抓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