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合肥90后青年用非遗剪出科创“新花样”

56c2d613-0dd0-4aa3-98be-abee51f9381a

丁健和他创作的作品《皖手秀新图》

合肥“90后”青年丁健,热爱剪纸。五年前,他创作出一幅15米长的《一卷知合肥》剪纸惊艳众人,将合肥的现代风貌和非遗文化完美融合。五年后的今天,他又创作出《皖手秀新图》,将安徽山水与合肥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科创元素用非遗语言传递出来。

完美融合科创元素

8月19日,记者来到丁健的工作室,墙面四周都挂着他的剪纸作品,而工作台上一米长的剪纸画卷尤为吸睛。这幅名为《皖手秀新图》的剪纸作品,将安徽山水与合肥科创元素完美融合。

在这幅剪纸作品中,人形机器人与徽姑娘占据了近半幅画,她们各占画卷的左右两边,隔空对望。乍一看,好似是两位姑娘对望,但仔细看,就能看到左边姑娘的手腕关节是机械螺旋,右边姑娘则手持杜鹃花。“我通过这些细节的表达,来分别寓意合肥的机器人产业和江淮文化中的徽姑娘形象。”

在两位主角中间,是一辆奔驰而来的新能源汽车,由此表达合肥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在剪纸的下半部分,安徽的山水元素尽数展现。迎客松峭立峰头,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巍峨伫立,淮河、长江、新安江、巢湖等蜿蜒流淌,在最底部,是出土于安徽的新石器时期的玉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所以我创作出这幅作品,包含安徽的山水,以及省会合肥的产业,以此来表达江淮儿女的创新与文化的延续。”

丁健告诉记者,为了创作出这幅剪纸作品,他从今年3月便开始构思,光是在图稿设计上就花费了两个月。“第一稿设计的是四四方方的传统画幅框架,觉得有些死板,就完全推翻了。第二稿的设计决定突破画幅形式,采取开放式。确定整体架构后,又在每个元素上修改了几十次。”经过两个月的设计定稿后,丁健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运用到了阴剪、阳剪、刀刻和剪纸等多种手法。

“妙剪生花”传承非遗

其实这并不是丁健第一次因为剪纸而“出名”。

早在五年前,本报记者就曾采访过他。当时他创作出了一幅《一卷知合肥》的剪纸作品,总长15米,宽0.75米,整个长卷分为天鹅湖、芜湖路、蜀山、滨湖四大板块,包孝肃公祠、古逍遥津、渡江战役纪念馆等人文地标跃然纸上。

今年,他再次以地域为主要元素构思创作。虽不似五年前的画卷长,但包含的寓意更多,带着他这五年来对城市的更多理解。

为了持续创作,他一有空闲就会在合肥的大街小巷里溜达,或是钻进安徽博物院、合肥市科技馆等,拍下细节,回家再按着照片临摹,画下剪纸的草图,琢磨怎么用非遗语言表达城市元素。

“剪纸是传统工艺,合肥是科创城市,所以我还想把智慧和智造结合,再创作一幅表达合肥之新的剪纸作品。”丁健说。

从19岁兴趣使然开始学习剪纸,如今,丁健的剪纸手艺也愈发纯熟起来。他的剪纸风格多是将传统风格和现代生活相结合。

“剪纸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薄纸,可以说是最贴近老百姓的非遗了。我一直都想通过自己的坚持,带动更多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文化。”为此,他办了许多场公益性非遗活动,带着剪纸手艺走进校园、社区等。“每当看到大家对作品流露出的惊喜,这就是我最满足的时刻。”丁健说。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吴翰林 李康佳/图 实习生 王碧海 杨逸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