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首页>财经频道>国内财经>民生经济

如何做好新业务审计项目主审

   古语有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做好新业务审计项目主审的前提首先要充分认识审计项目主审的职责。一个审计项目主审通常需要牵头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和分析;起草审计通知书及审计方案等审计文书;对主要审计事项进行审计查证;督导审计组成员的工作;审核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起草审计报告;组织审计项目归档工作。由此可见,主审是一个审计项目各个阶段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协调人,下面笔者就分别从审前、审中、审后三个阶段谈谈作为新业务审计项目主审应侧重做好的具体工作:

  审前抓“实”

  夯实业务知识。作为审计人员,面对一个新业务、新领域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而主审更要一马当先。一是全面学习业务管理办法及管理流程,深入了解业务关键风险点及其现有控制措施。如通过对业务开展较早的单位进行调研、现场学习,与业务经办岗、业务审批岗、风险管理岗等业务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掌握业务管理的全流程,初步评估业务现有风险控制薄弱点。二是全面搜集业务相关的外部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标注严禁事项及规章制度关键条款。三是全面掌握行业管理检查情况、通报案件风险情况。通过互联网检索该类业务案件、负面报道信息,通过行业管理部门了解业务推进、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建立新业务相关的内规库、外规库和问题库。

  精实审前分析。对新业务开展审计与常规审计项目的区别是没有先行经验,所以审前分析的步骤也会有所区别,要在弄清新业务整体发展水平、风险管理基础水平的前提下再来对被审计单位的新业务进行具体了解、分析。一是掌握被审计对象发展状况。结合内、外部考核通报及检查发现问题,统计、分析所审计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新业务模式,掌握“面上”的情况。二是排查问题线索。通过对被审计业务的操作流程及风险点的梳理,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数据模型,锁定异常数据,掌握“点上”的情况。三是确定审计重点。审计工作中既不能搞大而全,也不能以点带面,要点、线、面结合,精准确定审计重点。

  严实审计方案。深刻理解审计立项背景,做到心中有数,并围绕审计目标扎实制定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一是严格落实审计重点。围绕审计目标,对各审计事项拟订审计思路及方法,有异常数据的还应将数据模型名称、思路及对应疑点数据情况一一梳理,以便审计组人员参考对照。二是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依据审计重点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将审计事项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并合理安排工作进度。三是开展审前培训。在审计方案初步拟定的前提下组织审前培训,主审解读审计方案,审计组成员就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在进一步完善审计方案的同时也让每个参与审计组的成员对自身分工及审计重点进一步明确、对审计思路及审计方法进一步明晰。

  审中抓“细”

  细化工作标准。一是对审计工作底稿、取证单编制工作拟定统一标准,统一编制细节和要求;明确现场谈话、实地取证、计算机程序验证、现金盘点等审计程序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尤其对临时借用人员要加强指导,促使其审计程序规范,底稿完善,问题客观,依据适用、建议恰当。二是明确现场审计复核流程。在不同项目组中要对现场审计底稿及取证复核工作明确具体流程和责任人,对设置审计小组的明确审计小组长复核本组成员的审计工作底稿及取证单、主审复核审计小组长的审计工作底稿及取证单;对未设置审计小组的由主审依照业务特长组织交叉复核,主要复核各成员是否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对分配审计事项是否完成审计。三是明确现场工作纪律。如廉洁从业纪律和信息保密制度,尤其是涉密的资料,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统一保管,撤场时及时交接、清理。

  细化过程控制。一是清单式管理。拟定《项目进度计划表》,结合《审计方案对照表》设置《现场审计日报》及《现场审计周报》,进行列表式、清单式管理,实时掌握审计进度,在组内做好交叉问题线索的信息共享,确保重要事项查深查实;对出现的新问题要做出及时判断,及时向审计组长汇报重大发现,持续把握好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二是加强沟通协商。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事项一定要加强沟通、讨论,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专业问题还要与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及时沟通。此外,还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尤其是加强与主要领导、问题决策者的沟通,准确判断问题性质,便于后续提出恰当的整改意见和处理意见。三是充分利用好“三会”。进点后,组织审计组成员、被审计单位业务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召开审计进场会,通过被审计单位的汇报进一步了解业务关键信息。审计期间,坚持每周召开小组碰头会,各审计组成员汇报审计发现的重大线索及问题。审计撤场前组织召开撤场会,就现场审计发现的初步情况向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进行通报。

  审后抓“深”

  审计价值要通过审计成果来体现,那么如何确认、提升、使用审计成果至关重要。

  深入总结提炼报告。审计报告对于一个审计项目来说无疑是一个最直接的工作成果,通常由审计评价、审计发现及审计建议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归集整理审计取证单,按业务类别、问题性质进行分类汇总、去粗求精,整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按照问题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在问题描述上要点出问题实质、造成的影响;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统计问题涉及的业务数据及占比,让报告使用者清晰地了解问题覆盖面;对于重点问题,基本事实方面要叙事简洁、完整,不仅要说清事情、业务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还要详细列明业务发生时间及决策人等事项。其次是深入思考问题实质及问题产生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恰当、合适的审计建议。最后,依据审计发现对审计对象或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评价,从业务开展、经营效益、风险控制及重大政策落实等方面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而精准的评价,使报告审阅人可以通过审计评价就能基本了解被审计对象、被审单位的总体风险水平。

  深入跟进问题整改。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维护审计权威性、严肃性,提高审计监督实效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更大程度发挥审计价值的重要途径,作为项目主审在审计整改阶段要始终坚持主动作为,要先想一步、先干一步,及时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做好审计整改督促、指导与跟踪。

  深入转化审计成果。一是总结形成专报。对新业务存在的风险及问题进行全面、针对性的报告,并作出问题原因剖析和处理建议,促进该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二是跟踪行业机制完善。对于问题原因涉及行业管理的要及时总结,通过向相关管理部门反馈、沟通,促使行业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是提炼审计经验。对一项新业务的审计结束后,要回过头来进行复盘,完善审计方案及《审计思路参照表》,还可以形成该业务审计指南,以便给行业提供借鉴。 (周 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