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市政府印发《扬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和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部署,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产品供需对接四大行动,进一步释放投资和消费潜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目标:力争到2027年,工业、能源、环境、建筑、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重点领域先进设备加快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一、设备更新行动
1.加快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600个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对标国际先进,推动光伏、航空、动力电池、机器人等行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设备。
2.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到2027年,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3.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行动。组织实施一批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提升等节能改造提升项目,到2027年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提升重点领域设备安全水平。到2027年,累计完成15台(套)左右老旧化工装置更新替代。粉尘涉爆等重点工贸企业设备设施更新或生产工艺改造25家以上,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设备安装改造30家以上。
5.加快能源领域设备更新。推动“三改联动”,到2027年完成投资约5000万元。到2027年全市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实现投资40亿元以上。
6.加快生态环境领域设备更新。到2027年,累计完成8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更新提升6个断面水站设备、市级检测机构设备33台(套)。
7.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到2027年累计更新电梯(含整机和零部件更新)1200台(套)。统筹安排、稳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8.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到2027年完成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
9.推进城市生命线更新改造。到2027年改造燃气管道118公里,老旧供水管网487公里,老旧排水管网100公里。
10.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到2027年规范化改造生活垃圾转运、渗滤液处理等设施设备4座,新增更新环卫车100辆。
11.推进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参照《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等标准,到2027年更新建筑施工设备1000台。
12.推动运输车辆设备更新。到2027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占比达到85%,更换公交车动力电池1270个。力争2024年底基本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
13.推动船舶设备更新。到2027年拆解老旧船舶150艘,投放LNG船舶2艘。
14.推动港口设备更新。到2027年改造港口储罐8个以上。
15.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到2027年报废更新农机1.6万台(套)。
16.推动农业设施设备更新。到2027年改造提升老旧设施棚舍1万亩,实施20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提档升级。
17.推动教育领域设备更新。到2027年累计更新582台(套)以上。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在用教室配备更新空调7824台。
18.推动文体旅设施设备更新。推动全民健身设施设备更新,全市公共区域逐步更换使用八年以上的一代健身路径。到2027年累计更新文旅设施设备40台(套)。
19.推动卫生健康领域设备更新。力争到2027年累计更新1.35万台(套)。
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20.开展汽车以旧换新
力争到2027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0%,新能源车桩比达到2:1。
21.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鼓励经销商让利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22.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
到2027年累计实现家电以旧换新200万台。
23.引导家装消费品换新
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推动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
三、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24.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
到2027年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超1600家,高质量建成重点联系企业50家、综合分拣中心7个。
25.加大重点设备回收力度
力争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一倍,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
26.促进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规范化
落实小型非营运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政策。
27.推进装备再制造和梯次利用
支持高邮市电池产业园提升废旧动力电池安全梯次利用水平。
28.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
支持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高邮市环保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培育骨干企业,持续提升废弃电子电器产品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四、产品供需对接行动
29.着力提升优势产品供给能力
围绕打造“613”产业体系,加大工业母机、机器人、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等高端产品和优势产品供给。
30.着力推介优势产业产品
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推动更多先进设备、优质产品、创新技术服务全国大市场。
31.着力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积极探索采取先行租赁、实物担保、签订承诺等方式,推动相关设备、产品先行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