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苏州枫桥街道马浜社区:便民市集,一办就是14年

  原标题:便民市集,一办就是14年

  近日,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马浜社区金乡邻便民志愿服务公益市集热闹开集。理发、修锁、配钥匙、修理电器……摊位看起来各不相同,但却有个共同的特点:很多“摊主”都是居民志愿者。

  排队最长的就数秦白妹的理发摊位。“还跟上次一样,剪短一点?”秦白妹拿出围布抖了抖,给来理发的居民围上。秦白妹住在马浜花园,平时开着一家小理发店。便民市集摊位虽然不如店里工具齐全,但也没影响她的效率。只见她利索地挥着剪刀和梳子,不到十分钟就顺利“完工”。

  这个由社区搭台、居民们参与操办的便民市集,每月定期举办,已经持续了14年,累计服务超3万人次。从缝纫、修电器等“小修小补”,到理发、义诊,三十多项服务陆陆续续在市集“上线”,种类丰富,服务也免费。

  “这几年,每次办市集都是顾客盈门,来报名参与的‘摊主’也特别多,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看着越办越红火的市集,在马浜社区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社区原党委副书记陆国平十分感慨。“十几年前社区搞活动,参加的人不多,最头疼的就是找人。”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原因。当时,枫桥撤镇建街道后,马浜社区承载着来自枫桥十几个村的村民,人口规模一度达到3万人。村民出村进楼后,不仅生活环境一时难以适应,而且彼此之间也不熟悉。“刚搬进楼房那会儿,我们和楼上楼下都互相不认识。那时候觉得,关上房门,家就像个鸟笼。”76岁的倪秋珍说。

  怎么解决问题?社区居委会里掀起头脑风暴。“不如成立一支居民志愿服务队,每个月办一次活动,这样既能让大家走出家门熟悉起来,又能呼吁居民一起参与公共事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治理意识。”有人提议。

  这个提议一出,大家都觉得可行。很快,社区着手张罗起金乡邻志愿服务队伍。下的第一步棋,就是撬动起老党员、退休老干部这股关键力量。

  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建军的相册里,有一张拍摄于2012年的老照片。照片里,一名女子拿着剃刀,神情专注地为老人剃头,引来周围不少居民围观。

  “照片中间的人就是我,那时候我刚加入志愿队!”秦白妹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知道了服务队缺人的消息,秦白妹主动申请加入。尽管店里忙,但是每个月到了办市集这天,她都会空出时间过来,给居民免费理发。市集时间有限,秦白妹每次只能接10个单子,回回都被提前约满。

  说是只有10个名额,但遇上老人、腿脚不方便的居民来,秦白妹总是给他们“加号”。“我也是做子女的,看到这些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总让我想到父母、亲人,怎么忍心让他们白跑一趟呢?”秦白妹说。

  退休后的陆国平也参与到了便民市集中来,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余热。

  有了老党员、老退休干部们带头,市集越办越红火。一开始队伍里只有零零星星五六个人,后来每次市集都有居民来打听能不能加入,目前,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已经扩展到60多人。不仅居民参与劲头很足,医院、学校、银行、商业体、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建单位也来联系社区,每个月的市集服务菜单越来越丰富。

  “‘金乡邻’就是要引导居民形成‘一家亲’的思维,有事大家一起做,时间久了,邻里情自然越来越深。”朱建军说,这些年来,小市集不仅加深了邻里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居民的文明理念和自治理念。大家意识到自己是小区的主人,就开始改变自身习惯,参与公共事务,实现了从“村民”到“居民”、从“居民”到“主人”的两次身份转变。

  倪秋珍除了参与金乡邻志愿队的活动,还组建起了一支社区舞蹈队,教居民跳交谊舞、广场舞。“每天晚上七点,舞蹈队的喇叭一响,广场上就有很多居民围过来一起跟跳、围观,很多年轻人也一起参与进来,别提多热闹。”倪秋珍说。

  志愿者陆金秋成了小区物管会主任,经常奔忙在居民与社区、物业之间,为居民解决问题。“能为家园出一份力,让社区越来越好,我打心底里高兴!”陆金秋说。

  居民的加入,让社区治理越来越高效、精细。在此基础上,枫桥街道不断升级治理模式,去年,枫桥优化调整人口规模较大的马浜社区,划分出了寒山社区这个新社区,更精准服务居民。今年以来,马浜社区深化党建引领“海棠红·幸福里”建设,先后组织居民协商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共享充电桩建设、流动摊贩联合整治、儿童友好广场建设、楼道智能LED感应灯更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等民生实事,让幸福感更加可观可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