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合肥市首次发布《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深度解读。在加快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的征途中,打响“科创科普游”品牌、打造“徽风皖韵游”品牌、构建贯通合肥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安庆市七城的“旅游黄金走廊”,成为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文旅发展的重点方向。
挖掘全域文旅 打造合肥独家记忆
伴随文旅市场热度的持续升温,一座城市的文旅发展逐渐成为了城市的另一种“硬实力”。当遍地生花的文旅景点各美其美,全域旅游才是把游客留下来的秘籍。
打造全域旅游,发出巢湖这张最好的生态名片。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从城市的喧嚣中,轻松走近这唯一坐落于省会城市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乘船登上姥山岛,在这里感受世外桃源的惬意舒适,听着波涛拍打岸边礁石,尝一口当地美食,解锁都市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沿着巢湖岸边往东,江淮侨乡六家畈打造特色淮军IP,讲述淮军儿女保家卫国的英勇故事。环湖大道两侧水天一色,各类珍稀鸟类栖息在此,生态美景令人沉醉。
而在巢湖的另一端,“乡村旅游到庐江”成为旅游新方向。高品质民宿建设为环巢湖周边全域旅游,添上点睛之笔。当前庐江已建成各类民宿103家,云里安凹是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少间·王圩里是全国丙级旅游民宿,来庐江住住民宿,体验巢湖另一种解锁方式。
2025年,合肥坚持“科技驱动、生态筑基、文化赋能、城乡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构建“一湖一城一园一山一河一廊”全域旅游格局,加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接待游客突破1.6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200亿元,建设全省文旅枢纽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
科创科普游擦亮城市招牌
“乘着游船荡漾在小南河上,民间小调悠扬响起,科技感十足的水帘画幕逐一展开,熟悉的三河变得不一样了。”如今,在合肥市区内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河古镇内,游客们有了更加现代化科技感的体验。
自2023年以来,古镇利用全域旅游提升对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在小南河沿线设计水幕投影,激光喷泉,结合夜游船及水幕光影秀,完美融合声、光、电等体感元素,为游客带来一场水幕交融、电光流影、时空穿越的3D全浸式震撼灯光秀体验。科技赋能打造都市圈夜游会客厅,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品质与形象。
“科里科气”的深度体验,让合肥科创科普游成为文旅最亮眼的招牌之一。近年来,合肥市文旅、教育、科技、工信、科协等部门共同培育研学旅游基地、工业和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共同推动科创科普游成为全市“第一游”。
用好科学岛、创新馆、科技馆、大科学装置、科技型企业等创新载体,打造“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品牌,此项工作属全国首创。当前合肥已经培育安徽创新馆、安达创展等27家科技旅游基地,列入《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科创旅游产品体系。
2024年10月,合肥市以“科技创新看合肥,科普研学到合肥”被中国旅游研究院评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科创科普游省外游客占比由过去的5%提升到17.5%。
玩转“七城”串联合肥都市圈文旅资源
来合肥,看安徽,合肥都市圈高铁1小时互通,串点成线感受多地不同的江淮人文风情。
合肥刘鸿盛的赤豆糊与淮南八公山的鸡汁豆脑鲜甜碰撞;安徽博物院的江淮撷珍与楚文化博物馆的青铜宝器隔空对话;合肥融创乐园与芜湖方特共赴欢乐之约;姥山岛与醉翁亭遥遥相望,多地美景共谱文旅新篇章。
近日,《合肥都市科创文化休闲旅游圈发展规划》重磅发布。《规划》提出,将构建“一心五区”的总体格局。以合肥为中心,覆盖周边11个市、县、区,面积达2.67万平方公里,串联起淮南楚汉文化的厚重、六安红色基因的激荡、滁州定远醉翁文化的悠闲、安庆桐城千年文脉的传承,以及马鞍山含山与芜湖无为生态文化的和谐。
合肥将以“科创科普游”“徽风皖韵游”为核心品牌,推动文化、科技、生态、休闲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到2027年,合肥旅游圈将迎来2.01亿人次的游客,创造2496亿元的旅游总收入。
未来,一条贯通合肥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安庆市七城的“旅游黄金走廊”,将串联起合肥都市圈文旅资源,助力区域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把科创的活力注入文化的肌理,让都市的繁华与乡村的悠然相映成趣——将地理上的“圈”,打造成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体”。
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孙皞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