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1~10月,全市工业经济提速提质,创新力、支撑力不断增强
动能转换初显 省会工业发力
“用电、税收、产销,这些指标最能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合肥工业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看用电,1~10月,铜陵市工业企业用电量1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3.6%;
看税收,1~10月,铜陵市完成财政收入1224.5亿元,税收占88.6%,其中制造业在五大支柱行业税收中占比近27%;
看产销,1~10月,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8.2%。特别是,在市属企业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50.5%。
“这些指标,都实打实地反映出合肥工业的强劲增长态势,是实实在在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该负责人分析,合肥工业取得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受市场和政策影响,汽车、光伏两大产业持续低位运行,其中光伏产业增速由一季度的21.5%逐步回落至6.3%。恰恰因为这一点,铜陵市工业的增长尤显可贵。
另一方面,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合肥的进出口“风景这边较好”。1~10月,铜陵市进出口总额25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出口增长29.1%。这背后,机电类产品为进出口“大户”,占铜陵市进出口总额的68.1%。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合肥工业都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提高。”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察“形”辨“势”,不难看到合肥工业本身的创新力、对经济的支撑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省会工业刷新“成绩单”
前三季度,铜陵市生产总值增速依次是7%、8.1%、8.4%,呈现出逐季加快的特点;合肥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10月份,铜陵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8%,创年内新高;前10个月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2.5和1.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4.8和2个百分点。
“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都划出了逆势上扬的运行轨迹,其背后的逻辑,是工业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市统计局工作人员介绍,前三季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2%,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铜陵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提高1.2个百分点。
春华秋实,但问耕耘。
——成绩,来自战略定力。“工业立市”是合肥快速发展的战略,工业是引领合肥经济腾飞的“头雁”。据市经信委工作人员介绍,多年来,合肥一以贯之抓工业、强产业,坚持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
——成绩,来自于厚积薄发。从开展优先发展工业行动,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从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基础,到领产业发展之先……多年来,合肥在工业发展上,不断想新的、干实的,敢于做“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文章。
——成绩,来自于政策创新。树立产业导向,助力实体经济,支持新型工业化、支持自主创新,从当初的“四大政策”,到“1+3+5+N”政策体系,再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在集成创新中不断完善、不断升级。
“可以说,合肥是‘真金白银’支持工业发展。”市财政局工作人员感慨,“十多年来,市财政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累计‘真金白银’直补工业企业超120亿元。”
据悉,2018年,铜陵市制定出台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和实施细则“150条”,聚焦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创新、绿色制造、制造业+互联网、平台载体培育等方面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并与省级、县级政策形成差异化、层次性支持体系。
“2018年,市财政对五大产业政策共安排了37.05亿元,其中工业政策专项10.8亿元。”市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道。此外,针对语音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光伏等重点产业,铜陵市还出台针对性专项产业政策、单列产业支持资金,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的衔接贯通,集聚新兴动能。
动能转换交出“新答卷”
站位决定视野,思路决定出路。
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始终是合肥工业发展的“两篇文章”。双向用力、同向聚力、协同发力,“两篇文章”的融合,使合肥在工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合肥着眼未来,以开放集聚资源,以创新引领升级,形成了合肥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铜陵市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产业都是“无中生有”的典范之作,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等产业都是“转型升级”的成功之举,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都是“走向高端”的重点所在,智能语音、量子通讯等产业都是“小题大做”的战略选择,等等,正是这些构筑起合肥发展的新动能。
1~10月,铜陵市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屏、智能电视、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省的94.9%、74.0%、55.6%、49.0%,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省的100%。
——主攻突破,“战新”产业蓬勃发展。1~10月,铜陵市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较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总量占铜陵市工业的46.0%,对铜陵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
前10个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8.9%,拉动铜陵市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稳居主导产业首位,占铜陵市工业比重达22.2%,对铜陵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3%。
围绕京东方,晶合集成电路、康宁显示科技、京东方显示光源、住化电子材料等一批配套企业投产、量产。前10个月,铜陵市笔记本电脑产量1500余万台,增长超三成;目前,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合肥制造。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合肥制造”一张重要的名片,成为铜陵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江淮大众思皓首款E20X正式下线,江淮蔚来汽车ES8前10个月交付6700多辆。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7.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相当于汽车产业增加值的55.7%,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随着长鑫存储项目正式投片,合肥的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合肥的产业培育和发展,走的是大项目带动、产业链式集聚之路,走的是开放创新、融资模式创新之路。人工智能是正在打造的下一个重点产业。
——融通创新,“智造”领域充满活力。1~10月,铜陵市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9%,高于铜陵市工业4.7个百分点。平板显示、家电、装备产业成为拉动铜陵市工业增长的主动力,增速分别达到26.9%、15.4%、14.8%。
家电是合肥首个“千亿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2018年1~10月,合肥家电“四大件”总产量增长14.8%,产量继续位列全国城市之首。
与此同时,高端家电产品比重不断提升,格力电器空调产品中,高端空调占35%以上;美菱大冰箱、海尔大冰箱、晶弘多门冰箱等高端产品比重不断提升、超过三成;智能电视产量占彩色电视机产量的比重超过三成。
在惠而浦合肥智能工厂内,智能机械臂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整条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机器人可快速完成各种制作工序,工人只需要确认即可。“现在,每个滚筒洗衣机的内筒成型只需15秒,相比传统生产线可以节省30%的成本。”惠而浦(中国)的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合肥路径清晰、集中政策、聚焦支持家电智能化转型。实施两化融合“百企贯标千企对标”工程,牵头制订国内首家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实施指南》地方标准,组织实施“万千百”创新工程(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百家智能工厂),对家电企业智能化改造投入设备奖补、智能家电产品奖励。
目前,铜陵市累计已建成57家智能工厂、495个数字化车间,其中50%的“数字化车间”从单项应用提升至综合集成阶段,76%的“智能工厂”达到产业链协同应用阶段。
在高端制造领域,铜陵市也频频发力。1~10月,铜陵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相当于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32.1%,较年初提高4.8个百分点。中建材粉体、安利股份、合力股份等企业入选国家制造单项冠军示范和培育企业;欣奕华智能机器、巨一自动化、合锻智能制造等一批智能制造企业生产形势喜人,产值超亿元;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等龙头企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合力叉车智能仓储设备占比达30%。
——相互赋能,“研发”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铜陵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24%,发明专利拥有量17008件、增长28.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6件,较上年增长4.56件,相当于同期全国万人发明专利平均水平的2倍。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44.46亿元、增长19.9%。
1~10月,铜陵市工业投资增长13.5%,创年内新高;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7.9%,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16.7和20.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铜陵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65.93亿元,同比增长18.6%。
创建于1954年的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家电企业。近年来,荣事达抢抓“互联网+”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打造“双创”新平台,建立“事业部制+合伙人制”新机制,使得企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动能。
“创新,使得荣事达这一民族老字号在新时期释放出更大的品牌活力。”荣事达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开展‘双创’以来,集团围绕智能家居已成功立项近100个,累积开发300余个新产品系列共计2000多个品种,新产品产值占企业年度产值的60%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营造环境,“两手”并用支持企业。市委、市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实减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强化投资促进工作,鼓励各类企业创业创新。良好的营商环境,释放出发展的红利。一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扎根合肥,备受关注。
截至10月末,铜陵市产值超亿元企业713户,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实际年累计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企业共计2121户,其中实际纳税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277户。1~10月,铜陵市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4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9个,亿元项目完成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6.8%。
目前,铜陵市每天诞生1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26户、占全省的13.3%。2017年创新调查结果显示,铜陵市开展技术创新的工业企业达43.7%,其中,高新、经开、新站三大开发区达74.4%。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联发科技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新华三集团大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全球研发及销售中心等,都落户合肥。联宝电子作为铜陵市第一家年产值过500亿元企业,与格力电器、海尔冰箱、日立建机等重点企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合肥工业的发力,已经把合肥经济带进高质量发展的跑道。高质量发展大潮的起势,为合肥赢得了创新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