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合肥综合性交通枢纽日臻完善

  原题:

  “公、铁、空、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

  合肥综合性交通枢纽日臻完善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7万公里,公路密度达179.9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全市铁路营运里程526.2公里,铁路网密度459.8公里/万平方公里,远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度民航客运吞吐量突破千万大关,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常年保持高位增长。

  ■如今,全市公、铁、空、水综合交通基础网络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和保障。

  9月2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市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发布合肥市铁路、机场、公路、水运以及城市交通等建设情况,详解合肥市70年来综合性交通的跨越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市全力打造功能完善、换乘高效、出行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人民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铁路:铁路网密度全国领先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对要素高速流通的现代城市至关重要。近十年来,合肥市铁路快速发展,以合肥为中心、联接省内所有设区市、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基本实现。

  “截至目前,全市铁路营运里程526.2公里,全省占比12.3%;其中,快速客运铁路289.2公里,全省占比20.2%,铁路网密度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市发改委总工程师许伟说,合肥铁路的通达能力大幅提高,已与四大直辖市互通高速动车,14个省会城市开行高铁动车,8个省会城市开行普速列车,目前已实现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武汉,3小时到上海、杭州,4小时到北京、福州,高铁当日往返通勤圈已经形成并不断扩展。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合肥铁路客运量的发展情况:2010年,合肥铁路发送旅客仅为1518万人次,而到2018年已达到3983万人次,近8年间,年均增长速度达12.8%。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和沿江通道重要交汇点,合肥是全国19个重要综合铁路枢纽之一,预计2025、2030、2040年旅客发送量将分别超5000万、8000万、1.04亿人次。

  机场:密织航空网对接全球

  2013年5月30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合肥航空运输迈入发展新阶段。如今,合肥正加快形成以新桥机场为枢纽、省内支线机场为支撑、通航机场为补充的辐射长三角、连通全国、对接全球的航空运输体系。

  许伟介绍,目前,新桥国际机场共有40余家国内外航空公司投入航班运力,执飞客运航线90条,另开通合肥至深圳、美国芝加哥、越南河内的3条全货机定期航线。正在执行的航班计划中,新桥机场每周航班达2068架次,同比增长14.6%,航班架次再创历史新高。年旅客吞吐量在2017年连续突破800万、900万人次的基础上,于2018年11月26日再次跃上1000万人次新台阶,同比增长21.5%,增速在全国37个千万级机场中位居第4。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打造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合肥新桥机场作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引领合肥深度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许伟说,目前《合肥新桥机场总体规划修编》已通过国家民航局的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新桥机场将按照近期(2030年)客运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35万吨,远期(2050年)客运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80万吨规模设计。

  水运:“江淮航运中心”领风起航

  航道是水运的基础,其等级也显示了水运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合肥(不含巢县、庐江)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03公里,航道等级均为Ⅶ级及以下,加之没有港口码头,船舶拥挤阻塞。截至目前,合肥市航道总里程有706公里,其中通航里程472公里,Ⅳ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从无到有取得重大突破,达到176公里,环巢湖高等级航道网初具规模,全面提升了水运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

  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方世文介绍,“十三五”以来,随着引江济淮工程开建,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大发展。预计到“十四五”后期,合肥航道将形成“一湖四射”主航道网格局,合肥环巢湖高等级航道网络将基本形成。届时,高等级航道总里程将突破400公里,合肥港也将一改以前“末端港”的地位,成为贯通南北、沟通东西的重要枢纽性港口,进而成就合肥“江淮航运中心”的地位。

  航道建设变化非凡,港口建设的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港口码头装卸作业主要靠“肩抬背扛”,如今合肥港口码头作业从曾经的肩挑背扛踏步迈入现代机械化。其中,合肥港集装箱综合码头自2010年12月开港以来,持续“加速跑”,年均增长近30%。方世文说,合肥港已成为合肥乃至安徽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平台。

  城建:立体城市交通网加速构建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合肥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1950年到1952年,合肥掀起第一次筑路高潮。2008年2月5日,金寨路高架顺利完工,成为合肥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快速路。

  此后的8年时间,合肥高架桥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截至2014年5月,合肥已建成九大高架,织就近55公里的空中快速路。随着上周第十条高架——郎溪路高架(裕溪路—包河大道)放行交通,合肥市的高架通车总里程已突破72公里。

  “合肥市的高架路网将形成‘环+放’射型格局,届时市民可实现从‘到达’到‘快速到达’的飞跃。”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超介绍,在空中高架桥腾飞的同时,地面路网建设也在“加速度”。不仅如此,市民的地铁出行梦变成现实,轨道交通1、2号线投运,3、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张家祥表示,今年大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快速推进,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市重点局将建成一批优质的精品工程,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其中26条道路放行通车,包含滨湖科学城15条城市道路;12项房建工程即将完成,市民生活品质将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