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以“书记工程”的责任担当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原题:

  以“书记工程”的责任担当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

  ——合肥市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合肥作为中组部确定的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近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以坚定的政治自觉、高度的主责意识、强烈的省会担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重要性,将其摆到工作全局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建设,城市基层党建不断创新发展,城市基层治理持续提档升级。

  书记带头——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推进更加有力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多次主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深改委会议和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等进行部署推动;立足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定位,对表中央、中组部部署要求,对标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加强市级层面制度设计,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以2019年市委1号文件印发,同步配套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等8个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

  2019年2月13日,市委召开城市基层党建暨基层治理工作会议,释放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强烈信号。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正式作为市委“1号课题”、各级党委“书记工程”全面启动实施。

  此外,市委还成立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统筹32个部门工作资源,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调度、督促指导。

  各城区成立领导小组推进落实,形成书记带头、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深化改革——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显著增强

  2019年6月,常青街道按照市委“1+8”文件要求,在包河区率先启动街道“大部门制”改革,原先的26个内设机构被整合成8个,机关运转效率和办事质量明显提升。

  街道党组织是连接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街道体制不改革,党领导城市基层治理就会落空。市委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按照“三抓一增强”要求,大力推进街道党组织“赋权、减负、增配”。

  各地普遍按要求制定了街道权责清单,明确街道主要承担加强党的建设等7项职能,全面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任务及相应考核指标。出台具体操作办法,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以及人财物等下放给街道,实行“区属、街管、街用”。

  同时,市本级压缩185个行政编制充实到城区街道,街道平均行政编制达18.8个,各街道从事党建工作专职人员不少于5名,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力量有效增强。

  截至目前,各街道普遍完成“大部门制”改革,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

  减负增效——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2019年下半年,一场“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专项行动在全市社区轰轰烈烈展开。“以前社区挂的牌子琳琅满目,现在经过清理,大厅外只保留‘党组织委员会、居民委员会’2块牌子,内部功能室只悬挂1~2块识别牌,看上去清爽多了,群众来办事也一目了然。”高新区蜀峰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伦浩说。

  把社区党组织建强,党的各项任务才能真正落地落实。

  市委认真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部署,全面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社区依法履职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社区常规性事务由156项减少到73项,精简率达53.2%。涉及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评先评优、荣誉申报等的评价权,对公共服务单位的评价和年检年审的建议权;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有关人事安排、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发挥主导作用。

  市委还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印发《关于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的指导意见》,将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分为四级十二档,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

  打破壁垒——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不断提升

  2019年6月26日,一场“邻里同心”党建共建项目总结表彰会在庐阳区三孝口街道举行。会上,参与打分评选的普通党员和服务对象为获奖的31家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颁奖,17项党建服务项目得到表彰。项目实施一年来,共开展活动82场,参与党员近千人次,走访慰问困难家庭等近300户,惠及居民群众近1.5万人次。

  同一区域不同领域党建互联互通,是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的重要前提,市委牢牢抓住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这一根本要求。

  在纵向上,推进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市、区两级普遍成立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55名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和443名街道(镇)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下一级党建联席会议负责人,建立健全调度通报、督促检查等制度,城市基层党建一贯到底、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动力主轴”不断拧紧建强。

  在横向上,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深化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让“地理”上的“近”转化为“情感”上的“亲”;深化市直单位与城乡基层“四联四定”工作,1900多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2.7万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不断扩大。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小区公共路灯维修好了,3号楼单元门台阶安全隐患问题解决了……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因为群众遇到事儿有了可以在一起商量解决的议事平台。“以前我们反映问题,社区要协调好久才能得到解决,现在有了社区‘党群议事会’,不但主动找问题,而且解决的效率还很高!” 瑶海区胜利路街道凤凰桥社区的何女士由衷而发。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城市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中夯实执政根基,提升治理效能。

  针对“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常住居民300~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单位,调整优化社区网格5346个,实行全市统一编码,打造基层治理“一张网”;同步构建“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网格化组织体系,健全“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等工作机制,做实网格化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

  针对小区物业管理“老大难”问题,成立市、区两级物业行业党委,推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治理架构,推进“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建设;完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解决群众身边的物业问题1.5万多个。

  强化保障——城市基层服务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吃饭来社区食堂,维修找便民小栈,办事去社区服务大厅,休闲健身到文体活动中心。2019年5月20日,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这是按照新的标准建成投入使用的全市第一家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同时也是一个集党务、政务、便民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各地按照市委文件要求,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一年来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级党群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的29个、社区级的393个、片区级的168个,初步形成高效便捷的服务治理网络。

  结合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加大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融合平台。建成“一站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智慧化,目前,已覆盖到主城区352个城市社区。搭建社会治理“一网清”平台,整合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管通”、社区调度等4个平台,实现社区管理智慧化。在城区全面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为1.3万多名老人提供家政、保洁、送餐等服务。

  在严格落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按照每个社区每年10万元为基数、每名党员增加200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2019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共下拨两个专项经费共2亿多元,同时出台经费管理办法,确保有效发挥作用。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一年来,一项项举措落地、一项项任务破题,城市党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激发,引领基层治理更有作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