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保护生态 “绿美合肥”意气飞扬

  记者1月6日从“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九场)获悉,“十三五”时期,是合肥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五年。空气质量保持“双降一升”,水污染防治考核等次连年进位,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巢湖水质好转为Ⅳ类,全市15个国考水质断面全面达标。

  天更蓝 水更清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2020年,合肥市PM2.5、PM10分别为36、5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分别下降42.4%、33.1%;空气质量优良率85%,较2015年提升1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清零。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19年度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

  五年来,合肥水污染防治考核等次连年进位。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南淝河、白石天河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2020年,原劣Ⅴ类河流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双桥河水质分别改善至Ⅴ类、Ⅳ类、Ⅲ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经验已形成合肥特色,并在全省推广。借鉴“新安江模式”,合肥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地表水质生态补偿机制,在59个跨界断面、国考断面开展污染赔付金、生态补偿金“双向补偿”。截至2020年11月份,各县(市)区、开发区产生污染赔付金6110万元,获得生态补偿金5910万元。合肥市共计获得省级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2950万元,位列全省第一。

  土壤防治稳步推进,合肥市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湖更美 岸更绿

  “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巢湖”。合肥以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纵深推进“河长制”、全面建立“湖长制”,连续实施六期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4亿元。2020年巢湖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好转为Ⅳ类。

  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巢湖湖区实施全域十年禁捕,在巢湖历史上尚属首次,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也是首例。合肥市投入资金2.78亿元,共拆解船只2144艘,1342户渔民退捕转产,完成巢湖渔业保护转产试点。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上,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顺利完成。同时,合肥获批国家低碳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合肥高新区成功创建省内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市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社区”2家,省级“绿色家庭”8个,省级“绿色学校”6所,省级“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实践基地”1个,1名教师获全国生态环境优秀教师。

  企业强 产业兴

  高质量发展,产业选择是关键。“十三五”以来,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1%,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4.7%。全市累计并网各类光伏电站超2.02万个,并网规模超2.37GW(吉瓦)。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合肥启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新增省级新产品64个,42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54家企业列入技术改造对标诊断名单。此外,合肥市还淘汰一批落后、污染企业。整合关闭一批采石矿山,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20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391家,基本完成整改。在绿色出行方面,全市推广新能源汽车4.1余万辆,累计总量突破27万辆,约占全国总量的5.5%。

  企业帮扶举措频出。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为服务好大科学装置、疫情防控等重点项目落地,合肥市迅速制定出台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22个大类、50个小类建设项目实行豁免审批,遴选598家企业纳入执法正面清单,减少或免除现场检查,服务企业3558家次,积极推动疫情后经济“绿色复苏”。(李孝林 王蔚蔚 周琴雪)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