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记者从“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获悉,“十三五”以来,合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60.82万亩,新增耕地21.05万亩。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已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耕地保护
连续21年“占补平衡”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五年来,合肥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市各类批准建设占用耕地8.65万亩,连续21年实现“占补平衡”。全市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60.82万亩,新增耕地21.05万亩。初步完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19.3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42万亩。
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建设持续深化。巢湖市、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蜀山区等县(市)区先后获得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荣誉及国务院大督查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
“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要素保障上,合肥市建立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联席会议制度,畅通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全市共获批土地32.69万亩,有力保障了引江济淮、商合杭高铁、合安高铁、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城市设计
规划引领提高品质
五年来,合肥“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实施,城市空间拓展有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强化底线约束,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全市有8个行政村纳入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占全省总数一半,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目前,合肥市已完成了综合交通规划相关研究工作。
五年来,合肥以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市为抓手,开展重点片区城市设计,逐步实现城市门户、节点地区城市设计全覆盖,编制完成《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东部新中心城市设计》等特色城市空间片区城市设计。完成长江路、罍街等16个重点道路和街区精品化改造。开展为期三年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建设工作,共完成128个项目,长约194.7km,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慢行系统,有效改善了市民慢行出行环境。
减证便民
提升群众获得感
围绕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合肥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供应居住用地近4万亩。“十三五”期间,合肥市探索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改革,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266.54亩,建设租赁住房3874套、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2016年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后,开展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推行“网上办理,不见面办理,24小时不打烊”,全市共办理不动产权证239.45万本。
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合肥市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减少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间,实行网上并联审批等措施,扎实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该负责人介绍,该局持续推进“减证便民”,精简申请材料480项,精简率达63.5%。(记者 王蔚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