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称,“二十五,磨豆腐”。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忙着备年货,豆腐是市民过年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菜。
2月4日,农历小年,合肥新站高新区大众路旁的老夏豆腐坊飘来浓浓豆香。走进这家远近闻名的豆腐坊,200多平方米的厂房内干干净净,四个装豆脑的陶瓷大缸热气腾腾,两个灶台里柴火噼啪作响,灶上的大锅香味四溢,坊内一派忙碌。
在当地,提起老夏家的豆腐,十里八乡的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老夏豆腐坊的主人袁德红今年54岁,从父辈手上接下了这个招牌,认真做了多年豆腐。每天凌晨3点,袁德红和妻子就起床,将泡好的黄豆碾磨成浆,随后兑水过滤,再用大锅煮成豆浆,随后加石膏粉凝固形成豆腐脑,再放入豆腐槽压制成型,经过这一整套手工工序后,完成整个豆腐的制作。
等到凌晨4点多,袁德红就开着家中的小货车,开始将做好的几百斤豆腐和千张、豆干等豆制品,拉到集市上去卖。
“快过年了,很多老客户都提前好几天预订,甚至还有不少外地的客户;这些天,每天我们都要做2000多斤豆腐。”袁德红的妻子一边说着,一边把豆腐脑舀出来放入木质模具,用布铺盖好,再压住,数小时后,豆腐便可成型了。
“老板娘,给我把豆腐称一下,店里的食客都等着我们中午上招牌菜‘红烧磨店豆腐’呢!”上午9点多,市区两家酒楼的采购负责人都将货车开到豆腐坊门口,现场购买新鲜的豆腐。
“顾客都反映他家的豆制品很好吃,最重要的就是纯手工制作。我在他家买了快20年豆腐,非常信赖他家的品质。”其中一位姓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同行中有几十家饭店每天都会按时来这里采购豆腐。
长长一溜的木质豆腐槽上,老板娘端起一板压好的豆腐,迅速翻板后,轻轻揭开纱布,洁白鲜嫩的豆腐新鲜出炉。三两下的功夫,她就称重包装好,交给了客户。“大家都喜欢吃我家的豆腐,集市上的摊位,每天上午不到11点就全卖完了。”
“我们家做豆腐是祖传的手艺,用的是最原始的手工工艺,最天然的材料,虽然赚的是辛苦钱,但要给大家做良心菜。”袁德红笑着说。(孔芳芳 苏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