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合肥: “城市大脑”,守护城市健康安全

  强化数据汇集、治理,建成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政务云和国内首个“城市中台”,支撑50多个重点部门2000多项业务;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生命线建设,实现了对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的实时监测和动态预警……

  赋能城市治理,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城市大脑”用智慧让政务服务更高效、更便捷,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健康。

  “数据赋能”让群众少跑腿

  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依托合肥市市级大数据平台和政务能力支撑平台,合肥整合汇聚数据资源,强化数据汇集、数据治理、按需共享等服务,加速建设“城市大脑”,有条不紊推进“数据赋能”。

  李其虎在合肥经营一家电器公司。前不久,公司急需资金,线下贷款“碰壁”后,他仅用一分钟就从“智慧快贷”拿到了96.6万元的“及时雨”。在这背后,是市数据资源局开放政务数据“赋能”金融的创新成果。

  打通数字壁垒,融合数据信息。市数据资源局有序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人社、民政等18个部门数据,在数据提供部门和企业(个人)双重授权前提下,通过城市中台向银行开放标准化数据和接口服务,推动公共数据向银行高质量开放,发挥数据便民惠企作用,实现数据赋能普惠金融发展。“政务数据的加入,大大提升了企业获贷率和可贷款额度。”市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从2020年11月28日上线至今,“智慧快贷”已为2584户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授信13.22亿元,放款金额12.51亿元。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数据“赋能”金融领域。2020年3月6日晚7时许,随着第一笔税费的成功缴库,合肥市不动产交易登记跨入了税费“一卡(一码)清”时代。申请人可通过线上、线下扫码或刷卡等方式,实现税费统一缴纳,全面实现了不动产登记业务“不见面、零接触”办理。

  办理业务不用去办事大厅,动动手指就能办好,数据多跑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尤其是疫情期间,市民感受最为深刻——全市政务服务“上线”不打烊。彼时,合肥市全力保障,护航政务事项网上办理,为企业、群众办事开辟了一条“高效的绿色通道”。

  无论是数据惠企,还是不见面办事,个性化、有温度的城市治理背后,是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的支撑。这一切,“城市大脑”功不可没。今年3月,合肥初步明确了“城市大脑”的“1+3+4+N”建设内容:构建市县一体城市大脑,夯实三项基础设施,完善四大城市中台,深化N类智慧场景新应用,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一个入口,夯实标准规范一套支撑。

  截至目前,“城市大脑”实现与国家、省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互通,先后接入10764类、近200个系统、318亿条数据,编制数据需求清单、责任清单,政务数据共享率达到100%,非涉密公共数据开放率达到100%,数据交换总量突破1284亿条,政务数据资源“汇治用”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生命线监测“城市心跳”

  感知“触角”,无处不在。

  “滴滴滴……”2020年6月1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监测值守发现,迎淮路(徽富路至包河大道路段)多处监测设备发出报警。经综合研判分析基本确定附近供水管道存在泄漏现象,该监测中心立即将警情推送至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

  接到推送的警情后,供水集团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复核,最终在距离监测设备以东方向63米处发现一DN300球墨铸铁管道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管道接口处破损。“确认具体情况后,供水集团立即进行开挖抢修工作。”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监测中心数据分析师吴子谦说,该管道直供用户包括省政务中心和省直医院等重要职能部门,持续的水流冲刷形成“地下黑洞”,威胁城市供水和道路交通安全。

  “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以预防桥梁垮塌、燃气爆炸、路面塌陷和大面积停水停气停热等城市生命线重大事件为目标。”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科学研究部副主任武金模告诉记者,依托公共安全核心科技,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透彻感知桥梁、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管网等城市生命线工程运行状况,可以深度挖掘城市生命线运行规律,实现整体全面感知、早期预测预警和高效协同应对。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已逐步建成,每天实时采集500多亿条数据,用来预警城市燃气、供水、路面、桥梁等各类突发险情。截至目前,监测范围涵盖合肥市51座桥梁、2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线。该系统自2017年运行以来,平均每月有效报警92.8起,已成功预警管网泄漏可能引发燃爆险情154起,监测到沼气浓度超标报警2048起,供水管网泄漏48起……

  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实时监测着“城市心跳”,守护着整座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果已作为“合肥创新”名片,向国内30多个城市以及海外十多个国家进行推广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科技助力公共安全健康

  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各行业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拓展。

  去年疫情期间,在地铁、大型活动场馆、医院、海关机场等地,博微太赫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的“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广泛投入使用,可在无需停留的情况下,完成测温及安检,真正实现了“全过程无接触”模式,大大降低了安检人员与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该公司研制出的太赫兹人体安检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在太赫兹技术上的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

  近年来,合肥加快公共安全产业发展,以智慧合肥建设为统领,建设了一批涉及公共安全发展的创新研发机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安全与应急技术”、“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应用”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和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这些创新研发机构的建立和研发活动的开展,为合肥城市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罗卿 苏龙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56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