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合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合肥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不断强化人工智能“链长制”和“双招双引”工作,加快国家级试验区和战新集群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汇聚磅礴力量

  在合肥,说起人工智能,不得不提中国声谷。依托“部省市联动+市场化运作”两大创新机制的叠加,这里孕育和培植了全国首个AI产业基地。

  教育机器人、AI翻译棒、会说话的鼠标……走进中国声谷体验中心,一款款新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一项项新技术令人赞叹不已。目前,中国声谷在教育、医疗、服务、汽车、家居等领域孵化培育出200多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涉及语音识别与翻译、人脸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

  每个智能产品的背后,都有响亮的企业名字作注脚,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咪鼠科技……漫步园区,这里已入驻企业超1400家。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正从这里加速走进消费市场。

  两亿台,这是截至去年年底,华米智能设备的全球累计出货量。以智能可穿戴硬件为入口,华米科技开拓了基于人体数据的医疗健康业务。短短几年,便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四季度,两款成人智能手表出货量在巴西、土耳其、意大利、印尼、西班牙、俄罗斯等多个国家位居市场前三,而全年累计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五。

  如今,中国声谷的人工智能智慧教育产品服务全国32个省5万所学校超1亿师生。智医助理已在安徽、江苏、浙江等26个省市开展实际应用,同时覆盖全国200余家三级医院。科大讯飞承建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的智慧政务模式获各方肯定。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已建成较为完备的产业平台和技术平台,先后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11项国字号荣誉。”中国声谷运营单位高级副总裁毛媛媛说。

  中国声谷的追“声”之路,仅是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包河区,“中国视界”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视频视觉、科技研发为主导,以科技服务为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创新体系集聚发展平台,全力打造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智能之眸”。

  大项目造就大产业。过去一年,腾讯智慧产业总部基地、紫光新一代光通信产业基地、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合肥。这一年,全市人工智能集群集聚企业达846家,同比增长23.2%;全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815亿元、增速约21.1%,其中智能语音产业规模突破185亿元、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的64.9%。

  插上创新翅膀

  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千帆竞发、乘风破浪,归根到底离不开科技创新。

  早在2010年,科大讯飞在业界率先发布讯飞开放平台,全面开放业界领先的核心技术,为软硬件开发者降低集成门槛,为企业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开发者创业。

  合肥善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智能语音领域和大数据技术的系统研发、集成、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打造的全流程智能客服体系,实现了自动化呼入呼出、场景化监测和智能推送、全量化语音质检和运营分析,已经应用在银行、保险、运营商等多个场景。

  “如果没有讯飞开放平台的支持,很多智能化场景很难落地。”善达信息市场部经理吴开坦言,讯飞开放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丰富可靠的人工智能原子能力,弥补了企业本身不具备的底层算法研发能力,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当前,单点的技术创新已经不足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人工智能要解决重大社会命题,必须构建人机协作、自我进化的复杂智能系统。”科大讯飞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低代码”和“零代码”提供给各行各业开发者,使得各领域的开发者可以直接在行业基线底座的基础上,解决一个又一个行业关键问题。

  目前,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已上线包含农业、金融、司法、医疗等领域在内的共计18个行业赛道,开放449项AI产品及能力,聚集超过293万个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超过137万,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达33亿+。

  在合肥,除讯飞开放平台外,中国声谷的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已向万名开发者提供17.25P FLOPS算力和7.91PB存储,汇聚180项全球领先的工程算法及150项高价值数据集,数据规模达300TB。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各方要素为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正在合肥加速构建。

  因为创新,合肥人工智能产业多点开花、精彩纷呈。

  看基础,拥有省级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70余家,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已服务科研院所及企业机构300余家;累计建成5G基站13600个,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已经建成,基础网络能力持续提升……

  看平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19支科研团队,突破了全数字PET 2.0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首次实现对猕猴全脑的微米级分辨率三维解析,使灵长类脑图谱绘制成为可能……

  看企业,安徽推想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肺部辅助诊断系统、全色光显公司研发的全色激光工程投影机、华米科技的运动健康数据库全球领先……

  奔向星辰大海

  满怀雄心壮“智”,合肥正加快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印发《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确立“312”战略目标——

  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000项,技术和应用标准300项,培育10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创新平台,10万名技术人才,培育发展2000家产业链企业,建设2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项目。

  如何更好激发产业动能,跑出发展加速度?

  除了健全建设推进体系、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强化重点企业培育等,合肥已建立高规格的产业链链长推进机制,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我们强化产业链调度,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产业链推进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常态化滚动推进机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谋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沟通,全方位促进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方面,合肥正围绕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开展产业链技术评估,梳理产业链技术图谱,找出产业技术短板。谋划出台更契合产业及企业发展需要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专项政策,重点支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替代进口、安全可靠的行业龙头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新产品、新技术需要好的应用场景。在合肥,人工智能产品已走进校园、社区、工厂等,让这座城市更有“未来感”。据了解,全市已累计培育智能工厂122家、数字化车间1154个,建设805所智慧学校、智慧课堂班级5495个,提前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同时,全市1500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已部署智医助理系统,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生成病历1547万份,提供辅诊3322万次,病历规范率从起初的58%提升到现在的99%。

  “我们正探索采取相关创新措施,在人工智能场景建设中,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实行政府首购制度。”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梦想无垠,步履不停。摸清产业发展规律,洞察先机去努力的合肥,已经走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潮头。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三大重点,突出基础前沿和高端引领,加速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人工智能新的技术体系。力争到2025年,综合发展水平挺进全国第一方阵,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如灯塔,指引着航船扬帆破浪的新征程。合肥正乘势而上,奔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星辰大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9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