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围绕助企纾困、惠企减负等领域,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营造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2022年,共吸引667075家次企业参与投标,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力促中小企业“零负担”
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十多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近600项各类工程监理项目,每年在合肥也要参与数百个项目的招投标。
“以前项目中标后都要缴纳保证金,每年公司在这方面都要占用数千万元的资金,经营成本巨大。”该公司高管蔡自刚说,如今,合肥实施减免诚信企业保证金等政策,也就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对企业发展是极大利好。
近年来,合肥公共资源交易部门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深挖交易主体在事项办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列出交易行为负面清单99项,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2条,促进阳光交易。
为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先后实施免收政府采购投标(响应)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招标文件费,减免诚信企业保证金等政策,累计免缴36.51亿元。对于医疗、信息化项目,履约保证金比例也由不超过合同金额的10%降至2%。推广使用保函,全年保证金总额642.64亿元,保函替代率超90%。
交易“免证办” 投标“零障碍”
“往年我们在投标时,投标文件中要有资信证明,去年只要我们作出承诺就行了,方便多了。”常年在合肥参与项目投标的魏先生对“承诺制”赞不绝口。
以往,项目要启动招标,材料少一样也不行。去年合肥市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招标人出具承诺函和风险承诺函,承诺开标前补齐所缺材料、承担相关风险,可先启动项目招标程序。2022年以来,1197个项目实行“容缺受理”,交易周期最多可缩短20天。
此外,合肥市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面实施电子保函措施,“信用资产”价值在电子保函领域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只要信用好,电子保函担保额度就大。”市公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信用承诺制以来,已惠及14530个项目标段。
交易服务“零距离”
为打通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合肥依托数据赋能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网通办”,助力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系统梳理交易服务事项,规范事项名称、办事依据、申请材料、服务时限等,制定交易全要素办事指南,做到告知到位、公开到位,力求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严格贯彻落实“减证便民”举措,对服务指南中不必要的申请材料、证明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做到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速度最快、信息最明。
近年来,合肥还积极打造区域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统一规范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则和技术保障,实现与省外江苏、广东、新疆、湖北、湖南等5地,省内宣城、宣州区、铜陵、六安、滁州、淮北、涡阳等7市(县、区)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截至目前,已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20个,其中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开展项目196个。
为遏制评标专家“有权滥用”,合肥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全国首创评委打分监测预警系统,评标室里说出“敏感词”,蜂鸣器会立刻发声预警,目前已在1440余个项目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