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庐阳区滨水生态公园道路采用新型透水材料,能快速吸纳雨水。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进入梅雨季节,城区遭受内涝困扰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作为合肥市的老城区,庐阳区也曾被调侃“来看海”。然而,在近期暴雨面前,庐阳区经受住了考验,老城区内未发生一起较大程度的内涝。
严守“三河两库” 力保主城平安
庐阳虽不临巢湖,但其辖区“三河两库”(四里河、南淝河、板桥河,董铺、大房郢水库)的防汛工作事关老城人民安宁,更与下游地区的防汛抗洪压力息息相关。
刚进入汛期,庐阳区就立即展开对河道堤岸、下凹式立交、地下通道、危旧小区、排水明渠等重要内涝隐患区域及重点路段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的不间断巡查,同时实行市政24小时值班制度,并根据险情进行应急处置。
截至7月11日16时,全区共出动6600余人次、出动各类车辆400余台次、防汛船20余船次,柴油水泵50台次,积极应对防汛抢险工作。共扶正倒伏树木95株、清理绿化断枝450余起、设置安全提示牌400余块、清理溢水口淤积物5卡车、装填防洪土袋19万余袋,加固南淝河段(寿春路—长江路)等堤坝600余米、排除积水1处、处置路面塌陷1处,疏通涝点3处,拉警戒线8000余米。
改造雨水管网 建设“海绵城市”
庐阳区的防汛成果,除了防汛一线人员连日的坚守付出、多部门的联合作战之外,与该区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水设施方面的改造完善、新项目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密不可分。
从2013年底开始,庐阳区市政部门按照合肥市统一部署,摸排整理了老中菜市区域、含山路区域、阜阳路与清河路交口东南角等全区17处重点内涝隐患区域,采取设置收水井、更换坏旧水管、改建不符合标准的官网系统等措施,结合轻重缓急进行逐年整改,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技术进步、理念创新,解决城市内涝、让城区逢雨不再“看海”的方案也越来越多,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其中之一。
其中,今年4月份完工的四里河滨水生态园工程就是庐阳区建设“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缩影。庐阳四里河南接南淝河,本身也是一条防汛河道,河道两侧步道新建多处生态雨水收集槽。在滨水生态公园,通过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多层次绿化等设计,一方面起到储水、缓解降雨压力作用;另一方面收集槽内种植不同植物,可对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过滤,园内独特的设计又自成一景。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在合肥深入人心。作为主城区,庐阳区也正在以建设‘海绵城市’为新的契机,按照低影响开发原则,在湿地、道路、绿地、公园等市政园林项目建设中融入新理念,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庐阳区市政绿管办建设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讯员 陈晨 刘志方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 谢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