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社会

合肥将打造四牌楼等步行示范区 慢行系统纳入大建设

据合肥日报报道  发达的慢行系统,可有效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日前,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原则通过《关于合肥市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将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今后,城市慢行系统将被纳入合肥市大建设计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老城区、滨湖核心区步行网络密度每平方公里将不低于10公里,高铁核心区步行网络密度每平方公里将达到15公里。

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逐年下降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系统,是一种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交通系统。2014年,安徽省被列入全国唯一“慢行”试点示范省,合肥在其中起到了率先和示范作用。据统计,我市累计建设自行车道已超过1500公里(全市道路长度达2140.29公里),人行道面积达1254.31万平方米,其中二环内自行车道长度达到393.35公里(自行车专用道超过251公里)。

然而,根据调查,我市居民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在逐年下降。“目前,慢行系统存在空间供给不足,经常被占用,以及设施布局不合理、品质较低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民的选择意愿。”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从总体上看,慢行交通承担出行比例(58.9%)与道路空间供给比例(37.3%)不协调;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二环内59%的人行道被停车、摊位、设施等非法占用,35.5%的非机动车道被停车占用。此外,大部分人行道铺装材料档次偏低,并缺乏休息场所,没有考虑座椅、绿化小品、环境设施等人性化设计。

中心城区重点打造8个步行示范区

为了让城市交通重回人本主义,慢行交通在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正在凸显。《报告》提出,中心城区步行系统共划分为8类167个步行单元,其中重点打造包括老城区、滨湖CBD、临泉路片区、火车站片区、大蜀山片区、大学城片区、琥珀片区、高新产业园等8个步行示范区。规划到2020年,非机动车道系统分为主通道、集散道和休闲道,非机动车道网络密度每平方公里不低于8.0公里,其中主城区主通道网络结构为“二环九横十一纵”,长达2351公里。

“2013年以来,我市新建或改扩建近300条道路,全部设置有步行道,宽度一般不小于3米,非机动车道则根据路幅宽度合理设置。”该负责人表示,我市还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绿道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环湖金项链绿道已完成125公里,其他区域绿道共完成200.5公里,涵盖了城市大型公园、郊野生态公园、旅游度假区、城市重要生态廊道,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南北呼应、成环成网”的市域绿道系统格局。

结合轨道交通建设81个过街通道

“十三五”期间,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或将“快”起来。《报告》明确提出,我市将把慢行系统建设纳入合肥市大建设计划,重点推进“老城区五彩小巷”、“四牌楼片区慢行一体化”、“大东门片区慢行一体化”、“滨湖新区核心区立体步行系统”等示范区的慢行系统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我市将结合轨道交通1、2、3号线建设,建设过街通道81个,并结合市民反映过街难的区域,在人流过街量较大的路段,设置立体过街设施。

在制定精品工程设计导则、建立“优秀设计单位库”的同时,精品街道建设也将加快节奏。届时,将陆续完成长江中路、黄山路、芜湖路、明光路等16条精品道路和明珠广场街区、城市天地区域、大学城商业中心街区、官亭路、九华山路等11个特色街区建设任务。此外,每年有望新增绿道不少于100公里,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健身、活动的空间,满足市民绿色出行的需要。

(记者 王蔚蔚)

原标题:合肥将慢行系统纳入大建设计划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3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