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这都是我们一辈子省下来的血汗钱啊!”昨天,在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旁听席上近二十名老人难过地说。当天,合肥中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杜济勋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出庭受审,这些参与旁听的老人都是受害者,他们中不少人投入了数十万元养老钱。
相关案例:
一辈子辛苦钱被骗了
今年84 岁的张大爷坐在旁听席上,认真听着每一句话,因为这个案子关乎着他35 万元的养老钱何去何从。
张大爷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一年半之前,他在小区看到有业务员在发传单宣传理财产品,“当时标注的回报率很高,固定年化收益率12%到~21.6%,正好手上有闲钱就投了。”张大爷选择了一款周期为6 个月,年化收益率18%的理财产品,一次性投资35 万元。不过仅拿了2 个月利息后,公司便出事了,本金也一直没能要回。
与张大爷情况一样的还有40 多位投资者,多为老年人,投资额较多的达50 万元,最少的也有1 万元。
“这都是我们每个月几百几百抠下来的血汗钱啊,这一下子就全砸进去了。”陈大爷激动地说,他在2015 年2 月份投入了1 万元辛苦钱。
还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害老人称,他在2014 年投入20 万,期限3 个月,到期后却没能要回本金,“他们劝我继续投,我不干,吵了几回,最后只拿回了5 万块钱,还有15万要不回来了。”
关注焦点:
投资人的钱去了哪儿
公诉人在庭审现场称,杜济勋是河南人,今年39 岁,2014 年3 月在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置地广场设立中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招聘人员在附近小区、路口散发宣传彩页,宣传所谓的“理财产品”,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2014 年8 月到2015 年2 月间,杜济勋以中世公司名义,与朱某等54 名投资人签订《资产管理合同》74 份,吸收资金共计478 万元,案发时,杜济勋已返还投资人本金88 万元,支付利息24.602 万,尚欠49 名投资人本金390 万,扣除已支付的相应利息,实际造成投资人损失共计372.126 万元。这么多钱去哪儿了?在庭审中,这是受害人最关注的焦点。据公诉人提供的几份证言中显示,中世公司通过散发传单等方式,允诺投资人1%到1.8%的月息,吸收存款,然后将存款存入杜济勋提供的个人账户中,但资金用于何处不清楚。
而被告人杜济勋当庭解释了478 万资金去向:公司运营费用包括人员开销、装修、房租等大概花费200 万,放贷出去170 万,退还投资人本金80 多万,支付利息20 多万。
那么投资者的损失共计372 万多元能否要回来?被告人杜济勋在法庭上称,自己仍有偿还能力,比如收欠款、向朋友筹集资金等。
庭审现场:
被告人称有能力还钱
昨天在庭审现场,被告人杜济勋与其代理律师都对受害人表达了歉意。杜济勋当庭悔罪称:“我对不起大家,我认罪,我有能力也有义务偿还客户的资金。我法律意识淡薄,初次触犯法律,希望法庭给我一个机会。”被告人的代理律师也在现场辩护称,杜济勋属于“单位犯罪”,他是以公司的名义签合同,整个过程并不是一人独立完成,追究杜济勋一个的责任不公平。且杜济勋主动交代事实,存在自首行为,认罪态度端正,应从轻处罚。
但公诉人认为,杜济勋设立单位的目的就是从事犯罪活动,且只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没有其它经营,是自然人犯罪。而且杜济勋是在公安机关已经掌握其犯罪事实以后才如实供述,只能认定坦白,不能认定自首。本案昨天未当庭宣判。
段贤尧 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