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新安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新安晚报或安徽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红星路94号,一位80多岁的王大爷出门后把钥匙锁在家里,王志华接到电话立马赶过去后,三下两下将门打开,等到老人转身去房间拿钱时,他已经走掉了。“给孤寡老人修锁不要钱,这一原则他已经坚守了二十多年。”作为社区“好帮手志愿服务队”队长、优秀志愿者、社区好人,他将为孤寡、贫困老人义务服务当成第二职业。
从小伙到大叔,他始终免费为困难老人修锁
从18岁的小伙到45岁的大叔,王志华的容颜变了很多,身材也变宽了,而“给孤寡老人义务服务”的原则一直初心不改。
来自庐江农村的他17、18岁就到合肥当修锁学徒,拎着工具包在四牌楼片区走街串巷。1992年,一次偶然机会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当时有消防宣传、免费量血压等许多便民服务,”第一次为居民义务劳动后,朴实的小伙子心里暖乎乎的,“人不能只看钱,活在世上,不是只有钱好。”
打那以后,只要孤寡老人、困难老人来修鞋修锁,他一律免费,就算上门,也不收一分钱。四牌楼社区工作人员孙冬梅告诉记者,家住桐城路的一位潘奶奶算得上他的“老主顾”,王师傅一直免费为她服务,直到老人去世。
对于这位老人,王师傅也印象深刻,“去过她家好几次,”他记得,有一次老人家大门锁坏了关不严,老人出不了门就打电话给社区,王师傅去帮忙修好,后来又有一次,是房门锁住了,钥匙没拿出来,也是王师傅前去雪中送炭。
去年,送餐人员去给老人送饭时,发现门怎么也敲不开,王师傅匆忙赶过去,发现老人已经重病在床。就这样,王志华为这位老人义务修了一辈子锁。
王志华说,这些年义务帮助的老人他都记不清姓名,也没有统计,但印象中应该能达几百个。
钱包、手机……别人的贵重物品他绝不贪恋
修锁这个职业会接触到很多繁琐的事务,经常会有些马虎的顾客会将包、手机等落下,但王志华从未动心过,原封不动地归还。
回忆起去年的一件事,让他有些哭笑不得。一位50来岁的中年女人来找他修包,他看了一下说,“你先把包里东西拿出来吧。”这位女人就将包里的东西倒了个底朝天,后来修好后,她匆匆装起来就走了。就走王志华埋头修锁的时候,突然听见电话铃声响了,他抬头一看,想起刚才那位女子可能是将手机落下来了。“我当时正在忙,想着她肯定会回来拿,就没去接电话。”不一会儿,那位女子气冲冲地赶过来,还带来的自己的老公。还能等她开口,王志华将手机双手送给了她,女子的生气的脸顿时僵硬了,继而尴尬地连连感谢。
第二天女子的妈妈来修东西,还一直表示感谢,“你们以后有什么问题找我女儿,我们一定也会帮忙的。”
王志华说,这样丢东西的例子不胜枚举,几天前,还有一位老师将钱包丢下,他看见里面有大叠现金,但依然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失主。
其实,王志华的收入并不高,夫妻二人靠着修锁摊,一年最多五六万的收入,多年的积累在合肥买了一套90平米的小房子,“人要知足,我觉得我的生活已经挺好了,不是我的东西绝不会贪。”
诚信收信任,“老主顾”搬家后还来找他修锁
“你不是搬走了吗?怎么又过来了?”家住红星路的王老几个月前才搬走,这不要修锁配钥匙还特意坐了半小时的公交车找到王志华。“他人好,干活认真,不坑人。”
他说,之前家里的一把防盗锁的锁体坏了,找了别人来修,说了200块,可打电话给王志华以后,20元修好。
王志华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修锁几十块钱利润太少,一般人都不愿意修,直接建议你换,这样一把防盗锁都是200起步。”虽深知行业的“潜规则”,但王志华并未同流合污,他以诚信赢得居民的赞许,记者采访时发现,王志华的摊前人流不绝,几乎不断,但王志华做的都是三块五块的小生意。
如今,他的人品和性格深受邻里尊敬和欣赏,提起修锁的王师傅,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好人一个!”因此,他被庐阳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街道和社区多次评为优秀志愿者、社区好人。(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