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合肥市将通过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等建设,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到2020年,力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前五位。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世界级的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之都。
建设国际一流的科学中心
合肥将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建设高效运行、开放共享的世界一流科学中心,把合肥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的发源地、变革性技术的诞生地,成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市聚焦信息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在强磁场、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自由开展多学科交叉探索研究。开展基因工程、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增强创新对高端产业引领作用。
合肥高校集聚,这也是合肥的优势。合肥将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支持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中电科38所、中电科16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建设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
如何将技术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的技术和生产力,也是合肥琢磨的事情。为此,合肥构建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产业创新平台。
合肥市将瞄准世界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依托行业龙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如量子通信产业创新平台、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平台、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平台等建设。
合肥市还将支持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发展。支持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新的协同创新平台。
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说起合肥数得上名号的产业,无疑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生物医药等,这些都将被重点打造成国家级和省级新兴产业基地。
如新型显示领域,做大做强显示面板,支持发展玻璃基板、偏光片、驱动IC等核心配套产业,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集成电路领域,聚焦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重点环节,打造“中国IC之都”。光伏新能源领域,打造“中国光伏第一城”。
机器人领域,将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推进医疗、娱乐、家居等特种机器人产业化,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
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或可正常晋升
合肥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若干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特色鲜明、创新功能突出的创业创新集聚区,把合肥打造成为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的“创业福地、创新高地”。
将支持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放宽学生修业年限,支持大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创新。建设“双创”展示平台,每年举办“双创活动周”等系列活动,每年发现并扶持100名“双创之星”。
一些有实力的创客空间和孵化器可以实现连锁化发展。充分利用全市闲置库房、工业厂房进行整体改造,支持创客空间、创业苗圃、科创社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创业创新基地加快发展。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对在肥转化科技成果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按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其原有身份、编制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完善科研人员在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社保转移接续政策,促进人才双向自由流动。
晨报记者 余佼佼
原标题:合肥将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