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线试验段的紫庐站等4 座站为半地下建筑,非常有特色。
新安晚报 安徽网(www.ahwang.cn)讯 合肥轨道交通1、2、3 号线,能够在地图上形成一个标准的“女”字形。说起合肥轨道交通1 号线,参与过国内多座城市地铁线路设计编制的刘海波连连夸赞:“合肥的地铁线网走向在国内也是少有的标准,非常难得。”
初期线网形成“女”字
说起北京城建院,普通市民可能并不了解,但在业界却是轨道交通勘察设计的龙头。作为国内第一家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勘察设计单位,主编了地铁设计规范,规划设计了国内首条地铁线路,国内各大城市的首条地铁线路几乎全是出自北京城建院之手,而刘海波也是参与过北京、深圳、长春等多座城市的地铁线路设计。
刘海波告诉记者,城市地铁线网规划是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这一上位规划来展开编制,合肥市对初期几条线网的定位是,1、2 号线作为南北向骨干线组成初期架构,3、4 号线作为东北至西南骨干线成网换乘。
一般来说,一座城市地铁线路达到三条线时,就初步成网,而根据业内的经验,初步成网时,线网布局如达到“女”字形,这样可以兼顾到城市的大部分区域,也能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
但现实中能够像合肥轨道交通1、2、3 号线这样形成这么标准的“女”字形还是不多的,刘海波随手在纸上把三条线路的走向画了一幅图,一边忍不住地称赞:“线路走向是基于合肥双心两扇两翼的城市结构,再结合既有的城市道路等综合条件才能做出的……”
刘海波继续向记者介绍说,常规的前三条线都会从主城区穿过,兼顾东西南北,能够呈现出“女”字形,同时兼顾城市形态中的双心、两扇、两翼,是很难得的。当然这得益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的基本形态,正是这种近乎标准的线网设置,刘海波预计,等到合肥轨道交通3 号线开通时,三条线的线网覆盖面及运营服务水平就已经很高了。
地铁1、2、3 号线刚好形成一个“女”字。(资料图片)
试验段4 站不可复制
如果你沿着1 号线各个站点都走一遍就会发现,滨湖新区有4 座车站与沿途其他车站明显不一样——其他车站露在地面以上的基本就是几个出入口,而这4 座车站却明显大很多,几乎整个站厅层都在地面上,这正是1 号线最先建的试验段4 座站,分别是滨湖会展中心站、紫庐站、塘西河公园站、金斗公园站。
出现这样独特的设计,也是有原因的。刘海波告诉记者,其实在1 号线线路走向基本确定后,滨湖新区庐州大道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时便预留了30 米的绿带,只是当时预留绿带的目的是为高架有轨电车准备的,因为地铁建设从地下敷设并不需要预留地面道路。2009 年试验段开建时,设计单位索性利用已预留的有轨电车条件做了个尝试——建设“路侧浅埋明挖端头厅”车站。
车站仍然是两层结构,但是,常规的地下两层站,站厅层在地下一层,站台厅在地下二层,全部是在地下;这种浅埋明挖方式,站台层设置在地下,站厅设置在半地下,通过透明屋盖天井,可以见天,站厅空间简洁现代、大气通透,同时结合周围绿带的光影结合,打造出一种舒适的半地下空间交通建筑。
而从工程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挖方量少,土建规模小,同时车站景观效果非常好。如今看去,这四座车站站内外的景观都非常好看。大红色屋盖简洁明亮,大气磅礴,侧面及顶面采用采光天窗,通透明亮。再结合周边的绿化,形成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地铁车站。而且正是由于当时特殊的预留条件,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其他地方几乎不可能再做复制。
地铁本身大同小异
除了这4 座机缘巧合形成的独特车站,1 号线的整体设计有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色呢?刘海波认为,1 号线作为合肥首条地铁线,合肥市对它的定位是“成熟引进、安全运营”,因此客观来说,1 号线没有太多的创新,有关地铁列车、运营管理、施工工艺、各种信号系统等均采用的是国内成熟的做法。总体地铁站的设置也与国内成熟的地铁站并无二致。
车站装修均为标准化设计,重点突出交通建筑的导向性、识别性。站内布局基本都差不多,标准进出站模式,人员通过闸机,进出站位置基本一致,而且站内均有明显的导向标识。
装修材料则选用现代简洁的铝板、铝圆通、搪瓷钢板、花岗岩石材等,便于后期运营维护及管理。当然,在车站装修风格上还是有一些合肥元素的体现,比如芜湖路站以包公园为设计思路,以廉政文化为主题,打造轨道交通廉政文化宣传站。另外,高铁南站装修风格则与国铁站房保持一致,呼应设计,保障了交通空间延续性。
此外,全线采用高效的无障碍设施,结合国家公共建筑无障碍设置的要求,努力打造人性化车站,方便残障人士日常出行。虽说绝大多数城市地铁都考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但合肥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比如残疾人专用座位,合肥地铁车辆每节车厢都有。
换乘方式非常便捷
本报在1 号线开工时曾推出过一组“我为地铁献一计”策划报道,当时就有读者非常关心将来地铁换乘的问题。如今1 号线即将通车,刘海波告诉记者,合肥轨道交通1 号线的换乘将来是非常方便的,正常换乘只需步行两分钟即可完成。
据了解,1 号线总共设有6 座换乘站,由于目前只有一条线路,地铁换乘都还用不上,不过总体来说,等到未来其他线路投用后,换乘起来也会十分便捷。刘海波说,换乘站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涉及的因素很多。国内一些一线城市对于客流量大的车站,考虑高峰大客流冲击的问题,为防止发生拥挤、踩踏等事故,有时还会人为拉长通行距离,客流不会一下子涌入。
不过,合肥的轨道交通1 号线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设置通道换乘,都是通过站厅、站台层直接换乘,乘客正常步行距离基本两三分钟就能完成。采用十字换乘、T型换乘、L 型换乘、双岛同台换乘都有,其中合肥南站采用1、5 号线双岛同台换乘,乘客1号线下车后行走10余米便可换乘5号线。而且每个车站都设置两部无障碍垂直电梯,可在地面、站厅层、站台层之间无障碍换乘,残疾人乘地铁也将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