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春日踏青,很多人选择登山。而在萧然山街,约见春日的方式可以爬上屋顶,在辽阔的天空下,获得“上房揭瓦、屋顶喝茶”的独特体验。
日前,位于萧杭路465号的萧然山街正式开街,这是继东巢艺术公园等“流量地”后,萧山运河文创街区的又一新版图。
和大多数工业遗存一样,萧然山街由建于1978年的老农机公司改造而来。历史遗存与现代创意的“双向奔赴”,让这片沉寂多年的老旧仓库、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多功能业态和与沉浸式场景的交织融汇,将这里打造成了北干乃至萧山的又一青春潮流地标。
8米高度看萧山
沿着萧然山街的栈道拾级而上,来到8米高的屋顶平台上,风景这边独好。
往南,可以远眺浙赣铁路线,这是修建于1931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省营铁路;向北是见证百年历史沧桑的老路萧杭路;往东,是萧山西站的铁路遗存;而向西还可以近览金鸡山水塔,这是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萧山炼焦厂水塔,更是萧山城西独特的城市记忆。
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重叠”下的萧然山街也有故事可讲。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的农机公司,共有历史建筑15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
“这里低矮的老楼,总让我想起爬上屋顶玩耍的童年。” 萧然山街园区主理人章家琪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这次和团队一起,希望用情怀和创意,为年过半百的农机公司赋予新的生命力。
而复合立体的屋顶连廊设计,是园区的场景破局点,也是创意切入点。“希望给身处在‘钢铁森林’的都市人,创造一个开放、共享的自然空间。”章家琪说。在不破坏建筑本体的前提下,打造了萧山首个屋顶文化艺术共享空间,提供了在8米高度看萧山的独特视角,让历史建筑在延续时代记忆的同时也能融入现代生活。
当然,萧然山街不仅仅是一个外观潮酷的网红园区。作为北干街道“萧杭路活力文旅带”的重要节点,萧然山街以“理想型生活社区”为主题,通过重塑“文化+商业+社区”,以文创手作、设计工坊、策展空间、影视摄影等业态为招引重点,重体验、重互动、重创新,全力打造文创艺术与趣味生活多业态复合的邻里艺术空间、青春活力园区。
北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萧然山街不仅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活力澎湃的商业街区,更将成长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艺术展示的舞台、一个生活体验的乐园。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位商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合作伙伴;每一位居民都能尽享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生活。
“人文经济”唤醒大运河
萧然山街所在的大运河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是大运河萧山段沿线唯一一个现存规模最大、风貌最完整的铁路遗存集聚区域。
街区内,流淌千年的浙东运河、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省营铁路浙赣线以及省内最早的省道公路萧杭路在此“重叠”,孕育出璀璨的历史文脉与活跃的经济形态。2023年底,萧山正式组建大运河专班,在杭州市萧山区文创产业中心的主导下,举全区之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其中就包括大运河萧山火车西站段历史文化街区三期建设。
该街区所在的北干街道更是敏锐捕捉文化产业新兴优势,以“招商引资年”攻坚行动为抓手,聚焦风情博奥科创带和萧杭路活力文旅带,积极构建“科创+文创”双引擎驱动的发展格局。目前,以萧杭路为轴,东巢艺术公园、萧然山街等文创园相继“生长”迸发出集聚效应。可以说,“萧杭路活力文旅带”映衬下的青春北干正在以更烟火、更年轻、更潮流的形式,让古老的浙东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如今,文创街区也俨然成为萧山文化产业“新动能”,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关注。
目前,萧山区创新引入社会资本撬动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链接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开发运营,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市场的相互成就。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产业定位和业态规划严格把控,属地镇街、文旅部门和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等共同强化对大运河保护开发工作“全周期”跟踪监督管理,形成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经济形态,激活萧山文创“一池春水”;另一方面,企业为主体,深耕文创领域新内容、新场景,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潮聚”萧山。同时,以市场为主力,瞄准首店、首秀、首展,深化地域文化品牌塑造,输出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打造运河沿线最具吸引力、辨识度的文创高地,不断打开文化与经济之间的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