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6日报道,8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重要判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新发展阶段,怎么看,怎么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谈了六方面问题: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这六方面,全部贯穿着一个“新”字,是中国面向未来的必答课题。
第一个“新”,事关机遇和挑战。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对此,中国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二个“新”,事关发展格局。因为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中国需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中国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但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三个和第四个“新”,分别事关发展动能、发展活力。催生新发展动能,要靠科技创新。中国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激发新发展活力,要靠深化改革。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第五个“新”,事关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从扩大开放看,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中国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国际治理看,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
第六个“新”,事关社会发展局面。发展阶段在变,一个逻辑不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都是“十四五”时期需要做的,中国将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当前,中国正在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上六个方面,以及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的其他方面,必将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中国仍将创造新的奇迹。
(原题为《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