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五丰香港事业部副总经理戴和恩:全力保障香港食品供应稳定
记者 冯学知
每天傍晚,戴和恩都要例行查看公司供港鲜活食品的销货量、售价等。作为华润五丰香港事业部副总经理,戴和恩认为,这些数据不仅关乎公司经营,更关乎香港市民的“菜篮子”。
香港人口密集、资源短缺,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主要依赖内地。戴和恩所在的华润五丰及其前身五丰行,自1962年起就开始承担内地向香港供应鲜活冷冻食品的任务。据他估算,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华润五丰累计为香港市场提供活猪超过3500多万头、活牛超过70万头、活羊超过14万只。
1996年,34岁的戴和恩来到香港五丰行工作,他说:“我们一进公司接受的熏陶,就是要把确保香港食品供应稳定作为使命。”
刚到香港不久,戴和恩即有幸见证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参与了很多本地商会和团体举办的庆祝活动。“当时,我感到香港社会对回归这一天非常期待,大家都在盼回归、迎回归、庆回归。”在北方长大的戴和恩初到香港,虽不能完全听懂粤语,但他感受得到香港市民的热情。
从一名基层销售员做到公司管理层,他亲历了供港食品流通的各环节,也见证了内地对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谊。
由于供港食品货源散布在全国多地,要维持常年稳定供应绝非易事。“一旦内地出现自然灾害等情况,如2008年南方雪灾,就会对货源供应造成很大影响。这时,我们就要到货源地协助企业,设立绿色运输通道。”戴和恩说,令他感动的是,每当对港食品供应遇到重大困难,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会积极协调解决,保障对港食品供应。
今年初,受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上水屠房停运多日,香港市面上鲜肉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在特区政府和内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华润五丰从内地抽调了38名经验丰富的肉类食品技术员组成“援港保供专班”。
“援港技术员从集结到抵达香港,前后只用了一周时间。”戴和恩介绍,援港人员来自不同地方,当地分公司都对援港工作十分支持,在人手也很紧张的情况下,抽调精干力量支援香港。
“‘援港保供专班’在港工作两个月,为香港恢复鲜肉正常供应做出很大贡献。”戴和恩说。
这段时间,戴和恩忙着与供货商确认货源、加强相关设备维护和员工管理,确保鲜肉供应平稳。
“香港是非常美好的城市,希望大家共同爱护它、建设它。”戴和恩说。
香港岛妇女联会主席金铃:一起好好建设香港这个家
记者 程 龙
一袭旗袍,是金铃近年来出席公开活动的固定装束。
2020年10月,金铃当选香港岛妇女联会主席。“我原来从不穿旗袍,但现在只要有公开场合,我都穿旗袍。因为我想通过‘妇女联会主席’的身份,让更多人认识到旗袍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她的感染下,周围很多人爱上了穿旗袍,进而了解旗袍背后的中华文化。
金铃是通过香港特区政府“专才计划”来港的“新港人”。“10多年时间,我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香港就是我的家,我希望把这个家建得更美好”。金铃与朋友创立的“鸣聆送暖”公益活动一直关注基层,逐渐与香港岛妇女联会有一些合作。她说:“我成了妇女联会前线的义工,亲历公益活动带来的无穷意义。”
过去,金铃一直把自己看作是“特立独行的专业人士”。她与香港岛妇女联会真正结缘,还要从“修例风波”说起。那时,“黑暴”严重冲击香港社会稳定。金铃和她的孩子们被困在车里8个小时,她心底更加坚定:一定要做点什么!
“不管是青年工作还是养老工作,都与女性密不可分。女性是最温柔的力量,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女性。”金铃希望能够更多地发挥女性优势,为爱国爱港力量在香港的发展和壮大做点贡献。
今年初,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们四处筹集物资,优先捐赠给保安、清洁工、的士司机、街市商贩、养老院老人等。我们一共筹集了1300万港元的物资及款项,其中一半来自内地的捐赠,甚至有一些素未谋面的人积极主动捐赠。”尤其让金铃感动的是,搬运、派发物资的义工中很多是女性,她说,“正是一件件感人的小事,串联成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如今,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金铃心中欣喜:“我希望通过传承发扬中华文化,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旗袍秀、赏茶艺、学国学、听国乐……6月15日,香港岛妇女联会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展演“诗词歌赋颂中华 湾区丽影耀香江”活动,为观众们带来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视听盛宴。“我们还发起成立‘大湾区女杰联盟’,希望集结更多杰出女性为妇女工作服务,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更多人。”金铃踌躇满志。
天气晴好时,金铃喜欢去离家不远的狮子山登山。“有一次我坐在山上,听着那首《狮子山下》:‘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看着山下林立的高楼,不禁流下热泪,心中感叹:这座城市真美!”采访最后,金铃说出了香港人的共同心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建设香港这个家呢?
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青年心中要有一团“奋斗之火”
记者 金 晨 赵梦阳 裴苒迪
“我们学校很好找,从港铁马鞍山站走出来,远远就能望见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就是港专的操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港专”)校长陈卓禧笑着向记者介绍。
今年67岁的陈卓禧,任港专校长25年。不少人称他为“护国歌”校长。5年前,因为有学生在毕业典礼奏国歌时拒绝肃立,陈卓禧慷慨陈词,训导学生。一时间,陈校长的视频传遍网络平台,一句“爱国没有任何妥协余地”引发众多年轻人共鸣。
“护国旗、护国歌是我们港专的传统。自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五星红旗就在我们学校上空飘扬。”陈卓禧说。
1947年,港专前身——旺角工人夜校在爱国爱港进步团体的推动下成立。上世纪50年代,港英政府要求工人夜校必须撤掉五星红旗,否则就停资金、收校舍。面对这一霸道要求,当时的学校师生上下一心:五星红旗绝不能撤!
“没有校舍,老师们就背着教具跑遍全香港,借地上课;没有资金,师生们就捐出工资存款,向社会上的爱国人士筹款,最后硬是自筹资金盖了一所新校舍。”陈卓禧说,这段历史足以说明,香港虽历经百年殖民统治,但爱国爱港基因早已深刻在港人心中。
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歪理当道、乱象丛生,一些年轻人受到蛊惑,令人痛心不已。”陈卓禧感慨,幸好中央及时出手,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让香港社会恢复安全稳定。“这两年,香港更加风清气正,爱国力量日渐强大,我们也在努力让教育正本清源。”他说。
“我们定期举行升旗仪式,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爱国爱港的情怀。”陈卓禧介绍,港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讲座培训、主题活动等方式,积极推进宪法、基本法、香港国安法的教育工作,“我们还向香港其他学校推广相关经验”。
除了在校教育,陈卓禧也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青少年与祖国内地的交流,为香港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创造更多机会。2019年,由他推动的“大湾区创业培训计划”起步,30个名额吸引了近800名学生报名。
“香港年轻人要多关注祖国内地的发展机遇,用好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陈卓禧说,现在年轻人的才能兴趣多元化,大湾区和内地其他城市发展各有所长,可以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机遇和上升空间。
“香港青年心中要有一团‘奋斗之火’。”陈卓禧寄语香港青年,“抓住时代机遇、努力奋斗,到更大舞台上发挥专长和才能,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香港警务处红磡分区指挥官高振邦:迎难而上是警务人员的天职
记者 陈 然
香港九龙公主道99号,红磡警署,已有20多年警龄的香港警务处红磡分区指挥官高振邦正在与团队开简报会。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高振邦一刻也不敢松懈。
1994年,高振邦加入警队。怀着“维护法纪、保护市民”的青春志向,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抓紧空余时间刻苦训练。1997年6月30日晚,高振邦与特遣队同僚一起驻守元朗区的行人天桥,确保解放军驻港部队车队顺利通行,进驻香港。
每逢“七一”,高振邦的思绪总会被拉回1997年的那个夏天。“当时,我佩戴着紫荆花新警徽,看着驻港部队的车队疾驰而过,心跳加速,经过漫长的等待,香港终于回家了!”高振邦说。
由于表现出色,高振邦先后晋升至督察、高级督察、总督察。当街巡查、率队冲锋……他在警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线度过。2017年,高振邦晋升警司,同时被调派至警察公共关系科负责传媒相关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个很陌生的领域。”高振邦直言,“想不到我在这个岗位上遇到职业生涯以来的最大挑战。”
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警队面临极大考验。作为时任“传媒联络队”副主管,高振邦身着“蓝背心”与队员们坚守在最前线,经常连续工作40至50小时。面对危险情况,高振邦不知多少次冲出警方防线,将正在工作的记者拉到安全位置,然而换来的,却常常是示威者的无理谩骂。饱受污蔑、几度受伤,但高振邦从未退却,“国家坚定的支持、市民暖心的鼓励,还有家人亲手煲的汤,都是支持我坚韧前行的动力。”
截至2020年初,由高振邦主持的警方记者会总计65次,最长历时逾3小时。同年底,他获得行政长官公共服务奖状,以表彰他忠诚、英勇地执行警务工作。“迎难而上是警务人员的天职。”为着这座深爱的城市,高振邦无畏无惧。
红磡警署门口,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迎风飘扬。“每次经过,我总会想起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的场景。”高振邦说。此前,他曾受邀到北京警察学院参加国情研习课程,最令他难忘的,就是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迎着朝霞冉冉升起,我感到内心滚烫,为祖国的富强和繁荣感到无比自豪!”他说。
“今年‘七一’开始,香港警察终于要全面转用中式步操了,我非常期待。到时候,我要站在队列之中,向国旗敬礼!”高振邦告诉记者。
香港乒乓球运动员杜凯琹:看到国旗区旗一同升起最自豪
记者 王 尧 程 龙
2021年8月5日,日本东京体育馆。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与紫荆花区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中国女乒和中国香港女乒,同时站上了奥运领奖台。
这一幕,让香港乒乓球运动员杜凯琹至今难以忘怀——她与队友一起,为香港赢得一枚珍贵的乒乓球奥运奖牌,“最自豪的就是看到国旗和区旗一同升起!”赛后,国家队与香港队的合影在网上刷屏,杜凯琹很是激动,“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说,‘我们是一家人’,并邀请我们一起合影”。
1996年11月,杜凯琹出生于香港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深圳、广州打球,印象最深的是内地美食,酱大骨、拌凉粉都特别吸引我。”杜凯琹说,10岁那年的暑假,她第一次来广州集训。“教练非常严厉,小朋友们都特别能吃苦。因为我是香港来的小孩,教练对我还特别鼓励和照顾。”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杜凯琹和内地的小运动员们一起训练、共同成长,“我们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很好”。
杜凯琹尤其喜欢乘坐高铁,“我觉得内地交通非常发达,坐高铁从深圳去广州,只要约1小时。特别快,我感到很新鲜,因为当时香港还没有高铁。”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间参加训练、比赛,杜凯琹亲眼见证着祖国的发展与变化,“不管是交通还是高楼,或是线上支付、叫外卖,都让我感受到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这也要感谢乒乓球,是乒乓球让我从小就有那么多机会到内地”。
15岁那年,杜凯琹正式转为全职乒乓球运动员。从2014年南京青奥会上崭露头角,到世界排名快速攀升,再到东京奥运会作为乒乓球单打、混双、团体三项比赛的主力出战,杜凯琹的乒乓之路不断向前。
“内地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很高,不管是他们带着我们去参加比赛,还是我们到内地集训,都对我们帮助很大。如果没有他们帮助,我们成长得不会那么快。”东京奥运会前,杜凯琹跟着国家队集训了长达9个月。“大家对我们香港运动员特别照顾,让我感受到家人一样的亲切和温暖。”她说。
“我现在是全国青联委员,希望可以传递更多正能量,鼓励更多香港年轻人到内地看一看,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发展,感受祖国对香港的关怀和支持!”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杜凯琹正在欧洲比赛,她送上了对香港的祝福,“希望香港越来越好!也希望我能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报答祖国和香港的培养。”
香港儿童医院医生李菀容:像父母一样冲在抗疫前线
记者 严小晶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生于1997年的李菀容满怀憧憬。7月1日,不只提醒她与香港特区共同成长了一岁,当日,她还实习期满,如愿成为一名儿童医院的医生。
李菀容的从医志向与父母息息相关。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香港,多家医院“失守”,身为护士的母亲身处内科病房,父亲也在医院坚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立志长大后也要成为医护人员,为社会做贡献!”中学毕业,李菀容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2021年起,她先后到儿科、骨科、内科及外科实习。
2022年初,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李菀容正在屯门医院内科及老人科实习。时隔19年,她也像当年的父母那样白衣执甲,在一线抗击疫情。“疫情严峻之际,病房内外挤满了患者,医生护士应接不暇,忙得脚不沾地。”李菀容的目光坚毅起来,“我们坚定信念,与时间赛跑,一定要打赢这场硬仗大仗!”
“香港人始终怀抱坚毅不屈的‘狮子山精神’,无论遭遇何种逆境,我们都会屹立不倒。”李菀容说,虽然感觉劳累,但一线抗疫的经历,让她更坚定了自己救死扶伤的初心,“做医生可以拯救他人生命,真的很有意义,我将一直坚持下去”。
成为儿童医院医生,让李菀容对未来满是期待:“我希望能为更多儿童服务,悉心守护香港新一代,同时为香港公共医疗服务建言献策。”
除了追求成为一名好医生,李菀容对公益事业和青年工作也保持热忱。
少年时,李菀容就经常参加义工服务。她热心服务老人,曾为帮助老人更有尊严地生活,创立了提供老年产品的社企,并与伙伴设计出方便老人的产品。长大后,她更当起了义工服务发起人,带动身边青年朋友一起,活动范围也从香港逐步扩展到内地。她曾多次带领香港青年到广东、广西、安徽等地的山区学校、农民工学校支教。
“我喜欢内地,特别喜爱体现中华文化的汉服。”多次前往内地参与交流活动,李菀容拍摄了不少身着汉服的照片,也在一次次深入内地的交流之中,增进了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青年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我曾到珠海横琴、深圳南山、广州南沙等地交流。”李菀容期待着,更多香港青年能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抓住机遇,放飞梦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