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首页>新闻频道>国内新闻>权威发布

各项指标总体向好 人民币国际化正有序推进

  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不断上升,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总体向好,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其中提到“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此,专家和学者认为,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是我国国力增强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从“稳慎推进”到“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或从探索和积累经验的初始阶段步入制度设计与行动的有序发展新阶段。

  各项指标总体向好

  “一开始,我们一天可能就几百笔,到现在基本上每天的交易都有几千笔,日间处理金额多的时候要达到好几千亿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许再越近日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分论坛上说。尤其是今年以来,尽管受全球疫情和复杂外部环境影响,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依然保持较高增速。

  2021年以来,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延续增长态势。《报告》显示,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9.0%,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跨境收支总体平衡,全年累计净流入4044.7亿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于2021年12月提高至2.7%,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至3.2%,创历史新高。

  不断创新高的还有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功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达2.88%,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时上升1.8个百分点,在主要储备货币中排名第五位。据不完全统计,有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储备资产份额逆势上扬,进一步展现了在通胀持续高企、经济复苏放缓、金融动荡加剧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相对强劲的经济金融韧性。”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这也意味着人民币更高层次的国际化,即作为国际货币的储备货币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接受度和认可度将进一步提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进一步提升,与我国外贸高景气度及人民币资产吸引外资持续流入的表现基本一致;而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同样反映了全球央行对人民币资产青睐有加。未来,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与避险属性将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这是2016年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以来的首次审查。执董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篮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人民币权重保持第三位,并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关键权重的上调,体现出人民币“入篮”以来国际地位的上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新进展。这反映出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认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也彰显出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金的吸引力。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何提及人民币国际化?专家认为,从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当前,中国正在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这既意味着挑战,又预示着机遇。与此相适应,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将更加强劲。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测算,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的贡献率。这表明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晋斌表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增加本币使用,降低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中的货币错配难题,降低储备资产风险,是中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要,是世界对人民币认可程度提高的需要,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多极化调整的需要。

  王晋斌进一步表示,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有序推进阶段,以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贡献率、影响力,适应畅通双循环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新动力,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在专家看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重点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报告》显示,近年来,人民银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导向,持续完善跨境贸易、投融资人民币结算等基础性制度,激发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积极性,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举例来说,针对前期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人民银行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工作,支持数字化单证审核,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更加便利,简化直接投资账户开立要求,支持外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等,有效提升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时效,降低了企业“脚底成本”和财务成本。今年上半年,经常项目与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23%;货物贸易中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提高至16.6%,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为鼓励配套金融服务提供,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离岸国际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银行和相关机构结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特点,为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活力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金额为4317亿元,同比增长20.7%。

  同时,为支持跨国企业及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性融资需求,便利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本外币一体化的银行境外贷款政策,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企业从境内、境外融通资金的便利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只有国内经济实现稳定、高质量发展,市场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信心才会增强,人民币国际化才会稳定持续发展。”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经济增长将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

  有序推进稳步提升

  接下来,人民币国际化之路该怎么走?如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受访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货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国家综合实力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结果。未来还应本着“水到渠成”的原则,继续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的重点将是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结算和国际储备中的占比,畅通人民币全球循环通道,并有效实施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适度放宽而非完全取消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几个资本项目子项的管制。总体上看,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总基调下,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稳步、有序推进。

  “未来应继续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基础设施安排,在服务我国实体经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王有鑫认为。

  在管涛看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尽可能长时间保持财政货币政策的正常状态,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本币实际购买力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制度型金融开放,加快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为包括境外央行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创造越来越便利、透明和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日前,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撰文表示,要继续做好制度设计、政策支持和市场培育,加强本外币协同,便利市场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

  此外,推动金融市场向全面制度型开放转型,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流程,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便利央行类机构配置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继续稳步推进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合作,发挥好货币互换对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探索与其他东盟国家和周边国家开展本币结算(LCS)合作。推进人民币对相关国家货币直接交易,支持境外国家和地区发展当地人民币外汇市场。

  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还提出,继续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机制,丰富香港等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体系,促进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优化人民币清算行布局,加强对清算行的政策支持,发挥好清算行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积极作用。(记者 姚 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3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