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是稳经济大盘的重要“助推器”。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已完成超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在政策性银行“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下,银行配套融资持续落地,相关项目计划总投资已超过3万亿元,为加快开工注入“强心剂”。
业内人士表示,后续政策性开发性资金将继续加力,包括基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资金来源会有充分保障,时至岁末,在前期资金投放力度较大的基础上,将有更多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投放力度加大 为稳大盘奠定基础
在湖北,襄阳至荆门高速铁路站前工程1标段破土动工,标志襄荆高铁主线进入实质性动工阶段,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其中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出资47亿元,国开行湖北分行授信承诺配套贷款55亿元。
在新疆,额敏县灌区节水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获批投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水资源的管控力度,年可节约农业灌溉用水量近6000万立方米。项目背后,由农发行新疆塔城地区分行投放制造业中长期专项贷款3400万元。
四季度以来,一批批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政策性银行资金投放力度也持续加大,为各地稳增长、稳大盘奠定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1543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8024亿元。
抵押补充贷款即PSL,是指经国务院批准,为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人民银行以质押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供的大额融资。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的关键节点,PSL工具类似于专项再贷款,能够为特定银行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有助于降低财政支出压力,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起到支撑作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今年以来政策性银行资金投放整体提速。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目前已完成了超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农发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贷款余额7.69万亿元,年内新增贷款同比增长97.7%。
制造业、基建是投放重点
创设6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新增8000亿元支持基础设施贷款额度、推出政策性银行“保交楼”专项借款、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相关金融工具……自6月以来,鼓励政策性开发性资金利用的一系列举措持续落实落细,从直接拉动投资和间接带动信贷投放两个方面实现促增长、稳大盘。从投放领域看,制造业、基建等成为重点。
为扩大制造业需求,人民银行于今年9月28日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据各政策性银行最新披露数据,农发行已签约制造业相关项目130个、签约金额444.46亿元。进出口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74万亿元,占境内业务比重约47%。
基建投资方面,进出口银行9月28日完成第一批次500亿元投放任务,10月12日完成第二批次184亿元投放任务。截至10月12日,进银基础设施基金已完成684亿元基金投放任务,支持114个重大项目。
在政策性银行“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下,商业银行配套融资也加快跟进。建设银行聚焦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点领域,两批基础设施基金授信总额达2816亿元,确保基金项目配套融资有效推进。截至9月末,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是同期增量的3.5倍。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透露,初步统计,前期已经落实到项目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投资项目900多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
岁末项目资金保障支撑有力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三季度例会中增加了“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表述。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明确提出“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指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快落地见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一系列举措将在四季度集中显效,工业增长动力、投资信心将继续增强。
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包括基建、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资金来源会有充分保障,加之近期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明显加快了项目审批节奏,各地在项目用地、用能等配套措施方面也及时跟进,在前期资金投放力度较大的基础上,将有更多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此背景下,接下来将会有一批新的基建项目进入启动阶段。国开行表示,将全力以赴确保信贷稳定增长,加快新增贷款额度投放,做好基础设施基金投放运营各项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后续应该加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与政府和平台企业的配合,破解项目和业务推进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加快资金的落位和使用。(记者 向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