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民生事业发展支出2429.1亿元,年均增幅13.59%;先后实施民生工程项目65个,投入资金357亿元,涉及教育、卫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惠及全市760万群众。
呼应诉求,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度成为不少市民难言的痛楚。特别是重度残疾,给患者家庭增添了沉重的治疗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我市民生工程新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截至8月底,全市63855人领取重残补贴2971.578万元,所有县(市)区8月份全部发放到位。
在长丰县,目前已审核符合重度残10949人,1~7月份共发放重度残护理补贴款458.8万元,为8000多名残疾人发放低保补助1680万元。
“重度残疾人中,还有一部分更需要特别关心的群体,就是智力障碍残疾人,他们不仅家庭困难,还可能出现走失情况。”长丰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年,长丰县在造甲乡试点推出爱心手环活动,给智力障碍重度残疾人戴上爱心手环。
爱心手环上,有激光打印的带有患者信息的二维码、联系电话以及地方政府应急电话。一旦出现走失情况,社会爱心人士能够第一时间与监护人或地方政府取得联系,确保智力残疾人的生命安全。
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是我市实施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
5年来,“两癌”筛查超过28.66万人次,免费婚检达到59.8万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9.3万人,妇幼保健水平明显提高。
5年来,乡村卫生机构覆盖率100%、一体化管理率100%、新农合参合率100%,住院实际补偿比例从2011年的46%提高到2015年的56.2%,百姓就医负担明显降低。
5年来,全市适龄儿童接种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100%和79.98%,计划生育特别扶助21562人次,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61346人次,居民健康质量显著攀升。
……
真金白银的投入,医疗水平的提高,广大老百姓真正实现病有所医。
民生改善,惠及全市760万群众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一名劳动者来说,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能力取得合法收入,才能真正获得应有的尊严。
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劳动者苦于没有技能,很难获得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各类就业资金27亿元,新增就业85.65万人,帮扶9.0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4267户。就业技能培训合格人员的就业率达78%以上,城镇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下。
学有所教,教育实现均衡发展。5年来,全市投入教育民生工程资金总量55.89亿元,其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23.55亿元、免除课本费2.47亿元,平均每年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65万人;高中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6.75亿元,平均每年有高中阶段学生16万人次受到资助。
老有所养,解决晚年后顾之忧。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五保对象长期医疗护理制度,五保供养连续五年提标,保障标准位居全省之首。投入超过1.5亿元,试点开展居家养老,购买6大类近30项居家养老服务。
住有所居,推进保障住房建设。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总面积和投入均位居全省前列,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10.31万套,其中廉租住房0.58万套,公共租赁住房9.73万套。
……
5年来,全市累计投入民生事业发展支出2429.1亿元,年均增幅13.59%。先后实施民生工程项目65个,投入资金357亿元,惠及全市760万群众。建成项目点近14万个,涉及教育、卫生、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提标扩面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不论是工作日,还有节假日,磨店乡镇综合文化站都非常热闹,周围居民经常到这里上网、健身、看庐剧,畅享精神文化生活。
磨店乡镇综合文化站其貌不扬,但“内涵丰富”,内有棋牌室、健身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全部对外免费开放。“平时没事,我都会来看看书、打打球,这里是融洽邻里关系的好地方。”少荃家园居民葛友乐说。
结合高教基地优势,文化站充分整合资源,组建了一支庞大的高校志愿者队伍,为周围居民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务。“安徽中医药大学学生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合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学生指导孩子们作业,文化站成了周围居民的‘常驻地’。”磨店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阚宏轩说。
民生工程实施以来,不仅方便了广大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地以实施民生工程为抓手,坚持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丰富民生工程项目内容,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在新形势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从“政府配菜”到“群众点单”。我市坚持民生工程民定民享,畅通政府与群众间沟通联系桥梁,自2012年起,连续开展市级民生工程项目社会公开征集,通过政府公开信、媒体公告、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民生项目建设意见建议累计超过7.6万条。
今后,我市将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节能环保、文化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重点向基层、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并建立完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公共养老等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