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民生

合肥494个城市社区“标配”文化中心 排名最爱阅读榜首位

今年上半年,合肥对主城区公益广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排查更新,使核心价值观、中心工作、文明创建、城市品牌等各类公益广告提质增量,优化布局。同时,建设了杏花、逍遥津、明光路街道等一批主题公园、社区、广场,营造了“满城尽是正能量”的浓厚氛围。

合肥还创新开展了“圆梦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自该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实现认领对接约500批次,累计约有2.2万人认领微心愿,圆梦总价值约700万元,帮助近2万名困难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

此外,合肥还推出了周六志愿行、社区帮客行等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4个全国“四个一百”志愿服务优秀典型。通过开展“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家庭”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强化道德引领力。在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建设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建成学校少年宫158所,实现了乡镇中心学校全覆盖。

7月8日,合肥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会城市,在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读者偏爱《晨书房》

增加的人群可不只“书虫”,还有“戏迷”。

近年,合肥创办“文化有礼、全民畅享”高雅艺术惠民展演,采取政府补贴、市场运作的方式,在安徽大剧院、合肥大剧院开展惠民演出,开启“一城两院、每月两场”的惠民模式,演出场次由去年的8场扩大到今年的24场,平均上座率达到90%,以高品质、低票价迅速占领市场、赢得口碑,推动高雅艺术普及。

不少新“戏迷”表示,“一包香烟钱看一场演出,值!”

此外,“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也成为很多市民最期待的“课堂”。

据介绍,大讲堂自创办以来,每月1期,已经举办38期,一直免费向群众开放,王跃文、徐沛东、刘兰芳、濮存昕等都应邀举办公益讲座。

值得一提的是,《晨书房》设置了“小编说书事”、“书语”、“书吧”等版块,同时不定期推出“致敬经典”、“微书评”等栏目向读者介绍图书出版界最新动态、经典书目、作家故事,颇受读者喜爱。

最爱阅读榜,今年排第一

“大湖名城·悦读合肥”已成为合肥的重要文化品牌。如今,愿意将闲暇时间花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的市民越来越多。“文艺”气息越来越密集地弥漫在这座城市。

记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国有博物馆(李鸿章故居陈列馆除外)、乡镇综合文化站不仅免费对外开放,还免费向市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项目。

据统计,2015年上述场馆共接待市民600多万人次,其中,渡江战役纪念馆年接待参观者140万人次;合肥图书馆年接待读者80多万人次;安徽名人馆2015年3月28日试运行,2015年共接待参观者80多万人次,2015年国庆黄金周每天接待游客均超过1万人次,在全省室内参观景点中排第一。

亚马逊中国根据2014年上半年的纸质书及电子书销售数据,首次发布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合肥荣列第二,仅次于宁波。2015年合肥被亚马逊中国发布为全民阅读十大潜力城市第三名。今年,合肥市继连续三年入选亚马逊“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前三名后,首次荣登榜首。

140个乡镇 均设综合文化站

城区文化服务不断升级,乡镇文化服务同样精彩。

合肥市已试点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市140个乡镇(街道)均建有设备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全市建有农家书屋1897个。初步形成了市有“三馆一院”、县有“两馆一场”、乡(镇、街道)有一站、村有一屋(室)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其中,在2014年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综合文化站、长丰县杨庙镇综合文化站先行先试,被列入首批省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

合肥市还试点建设了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据统计,目前合肥已建成省级农民文化乐园18个、市级100个、县级55个,在全省数量最多。

这些农民文化乐园已成为当地农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每年在园区内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近万场,目前已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合肥还实施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项目。2015年,在全市1330个行政村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项目,“送戏进村”演出1363场,放映电影16060场,开展体育活动7980场,对农家书屋更新、补充出版物13.3万册。

此外,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通播率位居全省之首,让居住在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3万多户群众看到了电视、听到了广播。

494个城市社区 “标配”文化活动中心

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刘铭传故居等一批大型公益性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开放。市图书馆建成24小时免费阅览室,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过渡馆等一批工程加快推进,合肥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亮点颇多。

文化广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这些场馆已经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标配”。记者了解到,合肥市494个城市社区全部建有文化活动中心,配有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室外文体活动广场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且配备了健身器材。

据统计,2008年以来,合肥市各级财政对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累计达60.5亿元,目前,市、县(市、区)两级建有公共图书馆11个(其中:市级2个)、文化馆10个、美术馆3个、科技馆1个、剧院(场)9个、博物馆24个(其中:国有15个)、奥体中心1个,市辖四县一市四区全部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4万平方米的安徽名人馆、1.57万平方米的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开放,8000平方米的合肥市少儿图书馆过渡馆、鲁彦周纪念馆启动建设,5000平方米的长丰县图书馆新馆、1.65万平方米的庐江县文化艺术规划中心建成、开放,3万平方米的蜀山区综合文化设施——“三馆两中心”建成,6000平方米的庐阳区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完成,1.7万平方米的瑶海区文化艺术中心、7000平方米的包河区文化馆和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完工。晨报记者 佟人冬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