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肥到底有多少狗根本无从查证,部分条例已经无法解决现在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尽管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对小区进行专项整治,但缺少条例的约束,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还是希望市民能文明养犬、依法养犬。”合肥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说,文明城市的理念需要每位市民践行,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素养,如果因为自己养狗而危害别人、打扰别人的生活,那就应该严管重罚。
【市民四问新养犬条例】
旧条例有哪些需要修改?新条例中需要添加哪些新元素?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在市民、合肥市犬业协会、志愿者等人群中进行了走访。
一问:限养区域能不能扩大?
“城市建设的框架已经拉开,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二环以外,如果再将限养范围局限在二环路以内,会不会意味着政策不切合实际?”合肥市民张先生说,如果还定在二环以内,对大多数人群还是没有约束力。
他希望,合肥限制养犬的范围能适度扩大,如果担心“一刀切”会让很多市民不理解,可以一环、二环、二环外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
二问:大型犬按体重和身高分合理吗?
“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不太科学和专业。”合肥市犬业协会会长杨承愉举例,比如规定身高40公分以上、体重10公斤以上的都属于大型犬或者烈性犬,被划入禁养的范围,“这就相当于告诉市民体重轻的狗不咬人,体重大的狗都会咬人”。
杨承愉说,从现实情况看,国际上的助残犬、导盲犬、金毛等性格都比较温顺,虽然身高较高、体重较重,但还不如一些品种的小型犬凶猛,“建议还是按狗的品种分,那样更专业。”
三问:光罚款能不能起作用?
虽然在限养条例中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狗随地大小便没有及时清除,饲养大型犬、烈性犬等行为都将被处以数额不等的罚款,不过有市民认为,光罚款并不能起到作用。
“对于一些情节恶劣的行为,是不是可以尝试用剥夺养狗权利的方式来处罚呢?”市民黄女士建议,对于真正爱狗的市民来说,不能养狗远比罚款的约束力强。
四问:一户只准养一只能控制数量吗?
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规定,每户只准养一只犬,是为了控制养犬总量和规模。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有市民提出质疑,养犬人总是少数,不可能全体人民都养犬,而一家养两只或多只犬的更少。
“养狗也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不管养几只狗,只要不给社会带来负面作用,符合条例规定,都不应该随便干涉。”志愿者张丽说。
【支招】 植埋芯片让狗有“身份证”
“有些狗长得很像,挂牌子或者发一个证件,其实不是最好的办法。”杨承愉倡议,狗可以和人一样,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这样即使长得很像,也能轻而易举地区分开来,植埋芯片是最好的方式。
杨承愉举例,市民在给狗登记的时候,可以在狗的皮下注射一个米粒大小的芯片,将狗的信息录入后,就能生成一个专属的二维码,公安部门只要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知道狗的身份信息和主人信息。
“比如狗狗的品种、年龄、特征等,还有主人的住址、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等,这样就将狗和主人绑定在一起了。”杨承愉说,如果狗咬了人或者随地大小便,又或者狗被主人遗弃了,就可以根据狗身上植埋的芯片找到主人,养狗人必须承担责任,这对养狗人也是一种约束。
狗扰民,主人先负责任
魏敏救助了很多流浪狗,她觉得,市民经常把人的不负责任加在狗的身上。“好多人对流浪狗有偏见,觉得又脏又有病菌,躲得远远的,可是实际上不是这样。”魏敏天天跟流浪狗相处,很多狗通人性,但只要一想到丢弃它们的人,魏敏就觉得很心痛。
在魏敏看来,丢弃狗是一种特别不负责任的行为,生病了不带狗去看直接就丢了,出门不牵好导致狗狗走失了,甚至是在狗贩子乔装下买到了自己不喜欢的狗,也是一丢了之,“没有不文明的狗,只有不文明的狗主人,想杜绝养狗乱象,主人就要先负责任,提高主人的素质。”
【这些点子很赞】 给狗戴口罩防止咬人
每天遛狗,合肥市民陈红都要给小狗戴上口罩,防止咬到别人,还会带上塑料袋和拾便器,及时清理狗狗的粪便,在狗狗生理期还会给它穿上生理裤。
一张图帮你区分烈性犬
蜀山区新华社区根据网络大型犬、烈性犬分类,在小区里张贴了《禁止出入公共场所犬种类图》,图谱上有39种重点管理的犬类品种名称、图片,都是大型犬和烈性犬。
“早7时前,晚7时后”遛狗
南七街道司法所发布了合肥市首个《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公约要求:社区居民可自愿养狗,但必须依法办证,定期为狗注射狂犬疫苗;社区遛狗必须在指定区域内进行,时间为“早7时前,晚7时后”;遛狗时还必须有成人牵狗,狗主人要随时清理粪便;个人在小区内养犬,犬吠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犬吠影响他人休息时,养犬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小区里设置专门遛狗区
庐阳区海棠街道清华社区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比如将小区的某个区域设置为遛狗区,就像吸烟区一样,遛狗就去这里,不喜欢狗的居民可自动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