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民生

合肥市社科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开幕 “智库”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

医养结合养老 普及至“家庭病床”和社区服务

合肥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合肥市民政部门统计,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23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人近8万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大。

合肥市委党校讲师郭晓敏说,近几年,合肥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增多,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郭晓敏经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还存在管理归口不清、资源整合不够、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该如何破解当前的局面?郭晓敏谈了自己的看法。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重点应当立足社区,以实现向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为发展重点。”郭晓敏建议,选择有条件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联合实施“医养结合”试点,将医养结合服务普及到“家庭病床”和社区服务供给中。

“重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注重ITC建设 打造合肥特色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合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秦柳开门见山地表达观点。

在秦柳看来,合肥科教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具有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从过去的成绩来看,合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交通、市民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建设效果显著。不过,合肥‘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长的路要走,应当加快建设。”秦柳说。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都很注重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合肥也应该如此。”秦柳建议道。纽约的ITC建设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商业快递网站、低收入群体普及宽带服务、智能停车系统等内容;上海大力推行车载网、4G、城市光网等工程,“合肥应当从公众需求出发,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合肥发挥本地传统优势,根据合肥的城市性质、特点、功能等,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突出特色,打造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秦柳说道。晨报记者 王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6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