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港: 船舶可达全球 剑指江淮枢纽
水运通江达海,货运延绵不绝。目前,合肥港已经完成一、二期建设,港口现占地面积1076亩,使用岸线1000米,建成7个2000吨级泊位,总投资近10亿元,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60万标箱。
自开通以来,合肥港水运发展迅速。预计,今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20万标箱,已开通至芜湖、南京、太仓、上海等多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每天始发班轮多达6~8班,通过长江和沿海港口中转,货物可以通达全球各地,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前列。同时,马士基、达飞、长荣、中远海运等多家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已进驻合肥港,围绕港口开展相关业务的船货代公司、物流运输公司超过50家,港口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下一步,港口公司将依托“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及“合裕线高等级航道”等优势资源,努力将合肥港打造成为“江淮航运枢纽”,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节点港口及全球知名的“国际内河港”。
航空港: 进境口岸启用 空中广架“新桥”
今年8月,首批进口泰国2吨水果进境开检,结束了安徽没有进境指定口岸的历史,开启了合肥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今年12月份,上海最大水果进口商——煜谦公司将组织2班次波音747—400货运包机,从智利进口约200吨车厘子和蓝莓,2017年计划增飞20个班次,并借此将合肥市打造成辐射中部地区的分销中心。同时,冰鲜水产品口岸已获准运行,首批产品进口正积极组织。未来,合肥空港示范区将打造成安徽省口岸门类最多、检验最便捷、最具成本优势的口岸高地。
自新桥机场投用以来,合肥航空港功能就不断得以完善。新桥机场D类、E类两个货机坪、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客货运增速平稳。
跨境电子商务港: 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 国际邮件互换局投用
2016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合肥为第二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安徽蜀山跨境电商园成为合肥综试区“一核三区”的核心区域,掀开对外开放发展新篇章。
今年以来,跨境电商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推动线上“单一窗口”平台建设,二是完善线下综合园区布局。现在,跨境电商综合管理区已建成使用,二期占地82.9亩跨境电商监管区项目实质性开工,重庆大龙网、阿里巴巴一达通、中外运、支付宝、杭州天孟、大脸猫跨境电子商务等二十多家知名跨境企业相继入驻。三是国际邮件互换局建成运营。今年3月8日,蜀山邮政管理局、蜀山邮件业发展中心挂牌成立,实现合肥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英国、俄罗斯等10个主要跨境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邮件总包直封。
综合保税区: 多个项目签约 发展厚积薄发
作为对外开放新窗口,合肥综合保税区逐渐开始发挥作用。上海泓明高新产业供应链服务基地项目已经签约,已开工的晶合12英寸晶圆生产项目、汇成晶凸块封装测试项目、展示交易中心、徽商银行生产数据中心项目正在推进中,一期标准化厂房仓库已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即将入驻。1~9月份,保税区监管进出口额6.5亿美元、贸易进出口额3478万美元。
出口加工区: 进出口强劲 跨境电商崛起
作为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重要载体之一,今年合肥出口加工区完成了跨境电商监管区域改造工程,加工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也与合肥市“单一窗口”实现对接,各跨境相关企业数据接口连通和测试完毕,正在进行跨境“保税备货”进口业务的首批试单。
今年7月,合肥经开区与合肥百大集团、深圳启明星及江苏海晨物流集团共同打造的安徽省自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两大线下实体平台——加工区店和港汇广场店已正式对外营业,经营面积合计超过7000平方米,手机APP商城“百大易购”及网上商城“海狗爸爸”也已同期上线,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 已获批准建设 发展保税交易
6月22日,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四部委批准,也是我省首家空港型保税物流中心。保税及监管仓库、展示交易及通关服务中心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保税监管仓库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计划2017年实现验收,封关运行。
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 服务出国务工 对接外派企业
合肥市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要素大市场C区,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提供对接服务。
2016年,中心对外劳务业务咨询人数高达5000人次,与本市20多家企业、外地十多家企业建立了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启动了高端劳务;处理对外劳务纠纷20余起;全面建成对外劳务合作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平台将与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大学生海外就业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为大学生海外就业搭建平台。因此,中心被省商务厅评为2016年全省优秀对外劳务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