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民生

临时救助最高标准将不低于1万元 合肥“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公布

B、特困人员救助将实现城乡统筹

在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规划》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优抚对象的抚恤、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低保指导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全市统一,不低于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完善城乡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制度,扩大低保边缘家庭救助范围。

另外,合肥市将强化特困人员救助政府托底保障责任,实现城乡统筹、应救尽救。合理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上年底当地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确定,照料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重度残疾人护理标准、分类分档确定。

C、临时救助最高标准不低于1万元

《规划》明确,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给予应急性、过渡性临时救助。

今后,合肥市将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实现临时救助全覆盖,并探索货币与实物相结合的临时救助方式。到2020年,临时救助最高标准不低于1万元。同时,完善临时救助审批程序,特殊急难实行先救助再申请。

社会福利

困境儿童纳入社会福利保障范围

为切实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工作,《规划》明确,合肥市将建立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将重残、重病等困境儿童纳入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按照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给予不同的基本生活保障。

《规划》提出,建立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依托市儿童福利院和各县(市)儿童福利机构,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依托乡镇(街道)成立儿童福利工作站,依托村(居)建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制度。

此外,合肥市将启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程,并逐步提高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对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

社会事务

小蜀山将添一座市级公益性公墓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实施地名文化工程建设,并完成了地名规划编制。今后,还将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善地名规划体系,建成市、县(市、区)地名数据库和地名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扩大地名标志覆盖面,完善地名标准化体系。

在深化殡葬管理服务改革方面,《规划》提出,合肥市将出台《城乡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对城乡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开展以奖代补。另外,计划在小蜀山陵园东墓区内新建1座占地面积约50亩的市级公益性公墓,在县(区)分别新建或共建公益性公墓或文化陵园。(方佳伟)》》》推荐阅读:合肥到六安年底将通公交 票价与合肥市区公交票价等高对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