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共存的失能老人需要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令不少家庭负担加重,长期护理保险的出现为这些家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据了解,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我国的失能人口在大量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为“长护险”)是以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又被称为继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
2023年8月,我市出台长护险实施方案后,相关落地工作有序推进。根据当前政策,我市长护险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失能参保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截至目前,全市110万参保职工全部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共计3709人申请失能评估,2859名重度失能人员已享受长护险相关待遇。
为实现长护险服务“零距离”,真正方便老百姓办事,我市已建成9个长护险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设有21个服务窗口,招聘并培训36名长护险工作人员,实现县区全覆盖。除了为参保人员提供全市通办、一窗受理的便捷服务,还充分运用“互联网+医保服务”思维,实现经办过程、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全流程闭环管理。开发“长护险信息系统”并与“江苏医保云”APP对接,让参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长护险评估申请业务,定点评估机构的评估人员可通过线上及时记录与提交评估量表信息,护理人员可通过手机进行线上签到签退等操作。线上与线下经办系统协同运行,确保长护险经办业务的便捷性、及时性与精准性,实现了管理、评估、经办、护理不同机构间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不仅如此,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让失能人员有更好的获得感,我市还组织全市护理机构200多名护理员集中培训,采取“理论+实践”“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委托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副教授、讲师授课,21项护理操作逐一过细并考核,全面提升了护理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制定了每一个项目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标准,规范服务行为的同时也带动护理服务机构规范发展。
同时,为了规范护理机构服务行为,保障失能人员权益,我市还建立“智能监管+满意度评价”系统,通过对护理服务的全流程监管,切实保障服务时长、服务项目、服务次数达到要求。失能人员或者家属在每次护理服务之后可以对护理员的服务线上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便于护理机构改进,形成服务的闭环。
自长护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积极利用多种形式推广长护险政策,开展主题宣传月加强公益宣传、开展各类爱心公益活动等,为众多失能人员带来福音,切实提升失能人员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未来,医保部门将持续完善长护险制度政策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让更多的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长护险带来的温暖和关爱,将这项民生实事做细做好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