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老区要振兴发展、山区要共富先行,关键是人要发展、人要先行。
过去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高扬“丽水之干”的行动奋斗旗帜,聚焦缩小“人力差距”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人力三量”提升工程,讲政治、挑大梁、重实践、聚合力,推动“人的工作”不断立足实际、向前挺进,为全市奋斗实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水新篇章提供了坚强人力支撑。
突出“两个维护”最大政治
推动实现对“人”的更坚定铸魂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必须牢牢摆在首位。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强化政治建设贯穿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全方位的理论武装、精神赓续、思维进阶,厚植党员干部绝对忠诚的思想内核。
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结合浙西南革命精神这一最本土化精神,突出“丽水之干”这一最具体化行动,深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8次调研丽水时留下的精神富矿,高质量开展具有“丽水味”的主题教育,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循迹溯源学思想、求是挺进促践行”,牢记嘱托、实干跨越“四提一争先”,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切实把激发的精神动能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夯实思想根基上,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深化开展“红绿金”干部特色教育培训,升级打造9条精品教育路线、30个教学基地,累计开展红绿现场教学1500余场次、培训6万余人次,持续推动红色基因铸魂、绿色思想赋能。
在筑牢政治忠诚上,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完善政治素质考察常态长效机制,结合主题教育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全覆盖开展政治素质体检,穿透开展政治建设及履职担当“反向考察”,牢牢把住干部政治首关。
在优化政治生态上,坚持把巡视整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检验、政治洗礼,以最坚决态度、最顶格标准、最有力举措推进巡视反馈问题在全市“同题共答”“同病共治”,相关问题均高质量按时完成整改销号并建章立制。
突出“两个服务”高度站位
推动实现对“人”的更有力发动
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组织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提高站位、着眼全局,紧紧围绕创建全国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的中心大局,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才投身各项中心工作主战场,切实把对“人”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精准聚力三个“一号工程”,第一时间研究制定组织系统服务保障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十件实事”,深化开展“助企赋能”行动,推动1600余名干部人才深入重点企业帮助纾困解难。
精准聚力组织工作助跑共富,延伸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学堂+山递”链条建设,高标准打造山系“共富工坊”体系,发布全省首个地方标准,帮助6万群众家门口就业;迭代“聚力共富”平台,拓展“借力”“给力”两张清单,激活440余名挂职干部人才与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匹配、双向赋能。
精准聚力助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关键作用,突出以事考人、抓人促事,系统构建综合考核“1+4+1”制度体系,制定综合考核助推高质量发展“八项举措”,推动全市党员干部踊跃投身现代化建设主战场;谋划实施“组团赛马”项目23个,集中力量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一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突出“两个担当”良性互动
推动实现对“人”的更深度重塑
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丽水,亟需大批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深入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围绕“四个注重选拔、四个坚决不用”重大要求,以“四个坚持、八个不”为关键牵引,以“一年四计”行动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干部队伍变革重塑,全力锻造坚毅笃行“丽水之干”的新时代“挺进师”。
突出事业为上“塑导向”,坚持把“奋斗实干”作为选人用人的最大导向,构建形成激励“丽水之干”1+N干部工作制度体系,谋划开展“丽水之干”赛比争先行动,持续打好关心关爱、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组合拳”,推选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60多名并开展“送奖到岗”,创新实施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揭榜出征”行动,发动市县590多名干部返一线再攻坚。
围绕专业素质“塑能力”,着眼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建设能力,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创新推出专业化能力“定制学堂”,围绕三个“一号工程”、“双招双引”等重点领域开展长学制的“理论+现场+实践”教学,选派340多名学员前往重大经济项目等前沿阵地磨炼成长。
坚持关口前移“塑结构”,深化推进“公职人员入口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推出“高”站位谋人、“统”盘子抓人、“远”谋划定人、“严”标准选人、“准”匹配招人、“管”渠道进人、“活”方法引人系列举措,全年新招录公职人员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公职人员队伍结构功能持续优化。
围绕从严管理“塑生态”,坚持“先定原则、再商人头”工作理念,健全完善干部大监督体系,实施第二轮选人用人问题“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市(县)直单位组织人事工作“十个一”标准,探索“违和”现象纠治,进一步推动“人情治理”向“制度治理”转变。
突出“两个功能”全面增强
推动实现对“人”的更严密组织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全面建强、全面过硬。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工程,千方百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山区党建高地。
聚焦强基础抓“组织有形”,探索建立全市乡镇(街道)创“五强”、村(社区)评“五星”体系,深化推进3400余个基层党组织开展“跨山多联”党建联建,守根护脉的基础不断筑强;集中资源打造红色美丽村庄100多个,获评中央级红色美丽村庄12个,为全省最多。
聚焦强功能抓“组织有效”,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山区共同富裕体系,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强村富民”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共富资金池、经营指导员等赋能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八条意见”,招募首批乡村振兴共富合伙人304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增幅首次实现全省“双第一”;深化“镇乡组团”“街乡共治”模式,持续擦亮“幸福共生、丽享家园”现代社区建设品牌,创新构建山区流动“十助”服务体系,全覆盖2857个高山远山自然村,惠及山区群众22万人。
聚焦强队伍抓“组织有力”,坚持像抓干部队伍一样抓乡村人才队伍,牢记嘱托大力深化技能型干部队伍建设,建成全国首家乡村干部技能学院,推广“技能百事通”应用,累计对2万余名乡村干部进行技能培训;迭代推进“领雁学历提升计划”,构建形成“学历教育+名师帮带+跟班实训”培养模式,实现45周岁以下村主职干部学历提升全覆盖。
突出“两个战略”深度融合
推动实现对“人”的更广泛集聚
要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大人才”观,推动更多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系统聚焦人才这一驱动生成新质生产力的最活跃、最急缺因素,坚定不移实施人才科教强市战略和“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聚力推动人才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突破。
在融合政策破“层级”上,按照“产业定位科技、科技索引人才、人才支撑产业”基本逻辑闭环,推动发布全国首部以人才科技融合为主题的地方法规和全市首个聚焦产业人才科技专项政策,在顶层设计上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在融合推进队伍破“量级”上,以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的融合互促,大抓各类人才招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首破50万人,增速位居全省前3;新引育国家级重点人才15人,相当于历年总和,落地“绿谷精英”人才项目106个,创历史新高;迭代推进技能人才共富能力提升行动,新增技能人才5.7万名、高技能人才2.29万名,同比增长61.02%、56.85%,后者增幅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在融合推进平台破“能级”上,加快推进以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为牵引的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推动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落地迈出实质性步伐;首次重点聚焦人才科技赋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筹办人才科技峰会,现场签约半导体项目9个、涉及资金124.5亿元。
在融合推进服务破“等级”上,坚持“以人才为本、让人才有感”,深化推进人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人才科技服务十件实事,构建“近悦远来”人才服务生态,推动丽水连续2年入围“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前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