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应梦诗
3月20日清晨,三门海游街道后郭村,58岁的“老将”梅表翔正用卷尺帮村民丈量宅基地、确定界址。他身后,曾经破旧不堪的房子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空地,村尾几处危旧房拆除的空地上,工人已经在忙碌施工中。“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昌勇竖起大拇指称赞。
这个场景是三门启用“老将攻坚组”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注脚。去年9月以来,为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度,三门县委组织部先后组建两支平均年龄57岁的“老将攻坚组”,赴善岙杨村和后郭村助力村“两委”干部啃下“硬骨头”,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成片拆除危旧房78户102间,攻克重点户12户16间,拆出空地面积3600平方米,安排宅基地41户61间,书写了乡村治理的“老兵新传”。
这些老将在县级机关或乡镇工作多年,在政策处理、矛盾调解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他们虽已退出领导岗位,但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丝毫未减。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遇到难题时,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战斗。
“老梅他们来之前,这堆烂房子杵了十几年,现在连菜地都帮我们规划好了。”村民林阿婆站在刚分到的宅基地前,用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规划图纸。她口中的老梅,是攻坚组组长梅表翔。
自去年12月到村以来,梅表翔团队目标明确,要争先创优成先进村。原先对后郭村一无所知的梅表翔,一边和村“两委”干部开会了解情况,一边用脚步丈量村庄,贴近村民。从了解实情、制定方案到认领任务,不到3天,“老将攻坚组”就带着镇、村干部干得热火朝天。
“不拆房先拆心墙”是老将带来的锦囊妙计。一户老人家,对拆建工作态度冷淡,甚至有些抵触。先前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但都吃了闭门羹。梅表翔了解情况后,天天搬着板凳和房主老黎聊家常,主动为他们修缮家具、打扫卫生。几次嘘寒问暖下来,梅表翔发现老黎抵触拆违的症结在于“怕吃亏”。掌握这一问题根源后,攻坚组和村“两委”干部迅速将安置板房打扫干净,带着老黎到板房参观,同时把宅基地分配的政策一一解释给他听,老黎当场就松口答应了。
“我们工作30多年了,对县里各部门职能比较熟悉,沟通起来效率更高。”梅表翔说,这是老将最大的优势,要好好利用起来。的确,“老将说事”机制是攻坚组的破冰利器。在健跳镇老旧工业园改造、海游溪治理、沙柳下银岩山综合开发工程等“老大难”点位,其他“老将攻坚组”凭借“人头熟”“地头熟”“政策熟”等优势成功破难。
“老将在推动工作中拥有威望高、政策熟、思路广、办法多等优势,依然是攻坚破难、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三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三门将延续这一做法,通过“个人意愿+组织点派”的方式,将“老将助推”模式向产业振兴、文化旅游等更多领域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