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洪声嘹亮

洪声E评 | 奋进春天里 绘好农业生产新画卷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近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再透视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向全党全社会再次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为2025年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统筹做好“三农”各项工作明确了基本方略。

政策护航,筑牢粮食安全根基。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复杂形势,保障粮食安全的弦始终紧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粮食安全置于首要位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战略目标。据此,政策工具箱持续发力。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部署,要求稳定粮油播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目标实现。同样针对化肥价格波动,有关部门打出“保供稳价组合拳”:提高钾肥生产用水保障能力,畅通磷矿石跨省流通,强化尿素期货市场监管,确保春耕农资供应稳定。在河北黄骅,曾经的盐碱地变身“吨粮田”,旱碱麦种植面积较十年前增长近10万亩,正是政策引导与科技支撑协同发力的生动实践。

科技赋能,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正在重构农业生产逻辑。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适宜技术研发和集成推广应用”,精准落实“藏粮于技”,逐步推广各试点的智慧农业系统来实现“稳面积、提单产、优结构”的工程部署。在浙江金华,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每小时可制作1500个秧盘;山东济南的智慧滴灌系统实现水肥精准调控;河南滑县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30%……一幅“智慧春耕图”正在徐徐展开。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推动农业从“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正通过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重塑传统农耕文明。

统筹施策,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还提到,“要统筹抓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千万工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重要创新实践,为全国乡村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引。浙江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蜕变,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各地因地制宜,深掘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传统农民变身“新农人”,不断延伸着农业产业链。在江西婺源,油菜花田成为网红打卡地;在陕西柞水,木耳产业带动万人脱贫。这些实践深刻证明,乡村振兴既要“米袋子”“菜篮子”,也要“钱袋子”。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国农业正经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深刻变革。当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科技动能加速转化,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播下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农业强国的梦想与未来。

供稿:岔河镇(张莹)

原标题:《洪声E评 | 奋进春天里 绘好农业生产新画卷》

阅读原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