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清真寺街:相伴相长 美美与共

在镇江老城区,分散着几条巷名颇具民族色彩的街巷,如清真寺街、爸爸巷等。在其附近坐落着的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见证了镇江的民族团结、交融发展。近日,记者走进清真寺街。

清真寺街连通大西路和曹家坡,又与杨家门、三多巷、爸爸巷等相连。坐落在清真寺街84号的山巷清真寺,是这条街巷的标志建筑之一,也是小巷名称的由来。山巷清真寺又称西大寺,占地约2500平方米,建筑整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以大殿为主体的拜主中心、以水房为主体的沐浴中心和以殡仪室为主体的服务中心。该寺经历代修缮和扩建,成为镇江市区伊斯兰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距离山巷清真寺不远的清真寺街78号民居旁,有一家阿米娜清真牛肉店。店主介绍,招牌上写着的“百年老店”所言非虚。该店在清真寺街上三易店址,从最初使用“肉票”交易到如今扫码支付,历经了好几代人的传承。“以前这家店经常排队……在这条街上待久了,对街巷和邻里都很有感情。”对周边居民而言,山巷清真寺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社区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位于清真寺街41号的陈锦华公馆,则是这条街巷上另一处代表建筑。陈锦华公馆建于上世纪20年代,过去是镇江市房管部门的办公用房。从外看平平无奇,走进去却是“别有洞天”。在房管工作人员靳祥山的带领下,记者从侧门进入。适逢秋高气爽好天气,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特别气派。整栋房屋为高大的封闭式中西结合建筑,东面三进,西面二进。大门处的西式仪门,两根大石柱分列左右并以拱券连接,拱券上方镶中式建筑特有的长方形白矾石门额,上刻“心许烟霞 张謇”。张謇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他为陈锦华公馆书写四字,可见和陈锦华的交情非同一般。靳祥山说,他们会定期对这些文物建筑进行巡视、检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风貌。

如今,清真寺街的一侧已拆迁改造,围墙上张贴的镇江诗词、“京江24景”等也让街道多了些人文趣味。藏在街巷中的“打卡墙”、文史建筑等吸引着游人走街串巷、深入探索。

在清真寺街的众多支巷中,有一段别有风味。自清真寺街36号拐入,便是一段洋溢着田园风情的巷子。灰色的墙壁上点缀着白色花篮,居民种下的花朵从墙脚的栅栏中伸出。高颜值的小巷一直延伸到镇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史料陈列馆。据清真寺街40号民居的住户介绍,巷道改造是在上半年进行的,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还平整了路面、增设了便民座椅。清真寺街50号民居门前的长椅,便是周边居民的“群聊”根据地之一。

小巷风情与历史人文在巷中融合,一路可感的淳朴民风和展馆内的历史积淀在时光里相遇,老巷子抖擞精神,完成华丽转身。(记者 郭淑娴 杨佩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