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陈真:用草编织共富梦

图为陈真近照。(受访者提供)

台传媒记者郭天宇

【青春故事】

近日,记者走进浙江凯佩诗雅工贸有限公司,只见工人们正紧张地生产各类琳琅满目的草编制品,90%的产品将被打包销售至欧美、日本等地。据了解,该公司产品出口全球40多个国家,去年销售额达到2400万元。

小小的草编制品,如何会有如此大的市场呢?

浙江凯佩诗雅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90后台州青年陈真出生于温岭,从小家里就从事草编生意。“1986年,父母就办起了草编手工作坊,我可以说是在草帽、草篮堆里长大的。”

过去传统的草编行业,利润微薄,且从业者大多都是年纪较大的农村妇女。起初,陈真家里并不愿意他从事这个行业,便送他出国留学。

然而,从小耳濡目染的草编环境,让陈真和草编结下不解之缘。“我去英国留学主修的是国际商务专业,但我自己还是对草编很感兴趣,选修了相关的纤维艺术专业。”陈真说。

没想到,就是留学期间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要走上父母从事的草编这条“老路”,但要换个“新走法”。

2017年,陈真在英国留学期间就探索利用草编产品创业。“在国外,他们对于手工艺人是非常尊重的。抱着尝试的心态,我留学期间开了一家草编小店,其中有个体验项目,拿半成品让客户自己体验草编的过程,没想到反响很好,大多数客人都很感兴趣,他们自己动手编一编还会给些小费。”陈真说。

此后,他参加了第十二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获评大赛优胜项目,并且入选了省、市两级人才计划。

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陈真选择回国创业。然而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的草编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单单温岭就有1200多家相关企业,且传统模式下利润很低,一顶草帽可能只能赚几块钱。”陈真说。

头一年,体验类项目的收益也没有预期的可观,全年仅收入4000元。“还得从文化传承入手,让更多人了解这项非遗忘手艺。”现实情况虽使陈真犯了难,不过他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2020年,陈真与台州学院联合设立“草编课程研究中心”,根据出土文物、历史文献记载、口耳相传的工艺技术和故事,复原、衍生、整理了中国历史上的3654种草编技法。同时编写了《非遗草编十五讲》教材,进入国内92所高校课堂以及法国、西班牙等7个国家的中文学校。

如今,每年3月、4月和11月、12月,成了各大学校的研学季。去年,公司体验类项目接待2万多人,文化推广附加收入200多万元。

“我们组建了一支草编梦之队,接下来将在全市各地宣传推广。”刚过去的寒假,台州技师学院就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通过草编技艺的学习,更深入地弘扬这一本土非遗文化。

除了文化传承,陈真还深入挖掘乡村优势资源,持续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以“非遗+文创”为切入点,在路桥区蓬街镇小伍份红旗粮仓共富工坊等地打造草编手工坊。

安排专业老师传授草编技艺,编织所需的材料与成品皆由专人负责“派送”与“取件”,学员完成的草编按计件来算,最简单的一般为每件10元,通常半小时即可完成,灵活增收模式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草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促进本地经济多元化。共富工坊的原材料就地取材,从农户处直接进行采购,推动农业的发展,公司每年向农户收购草编半成品,玉米皮、麦秆等草编材料金额达1000多万元。

“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新业态、新模式,让草编进一步为当地发展带来新生机。”陈真说。

【青年说】

台州有大城市的繁华,也有小城的浪漫,是一座宜居之城。台州政府服务意识非常强,愿意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为我的创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草编行业会以全新的姿态走向40多个国家,并且草编也会从一门课程变成一门扎根产业的新型学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