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双马塑业:让家的厨房充满爱

台传媒记者元 萌

从当初仅有几十名员工的市井小厂,发展成全球功能型塑料厨房用品的龙头企业,2002年成立的双马塑业有限公司(下简称为“双马”),截至目前已成功研发3000多种适用于海内外的高端产品,拥有350多项专利,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的腾飞,离不开很多人的托举。一直以来,双马的价值观是‘诚信、务实、创新、卓越’,最近我又加了个‘共赢’。无论是和客户、供应商还是企业员工,能实现‘共赢’是很重要的。”双马塑业董事长陈翠虹说,“做企业就像组建大家庭,我常常思考的是,员工需要的是什么?而作为‘家长’,我又能给予什么?”

白手起“家”

“2002年,我从杭州回到台州,当时很多台州人‘前门开店,后门办厂’,做塑料行业是很热门的生意。我当时就和姐姐商量,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塑料家居用品呢?”双马最早就在黄岩一间狭小的厂房诞生,陈翠虹回忆起初创时的经历,“可以说是白手起家”。

初创期时的双马,没有自己研发的产品,也没有专利,哪个好卖就做哪个。“后来有位客户朋友点醒了我,我意识到企业没有自己的定位是不可行的,直到2008年,我们走上了做高端厨房用具的道路。”

陈翠虹说,就像双马的企业使命“让家的厨房充满爱”一样,她理解的孝善文化,积淀着关于家、关于责任的朴素情感。“这也是我决定做厨房家居用品的原因,因为很多家的情感,都来自于厨房。”

2020年初,双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外贸寒冬,面临海外订单断崖式下滑、货物积压滞销的状况,双马立即调整经营策略,将经营重点放在拓展内销上。

“那段时间,我们靠摆摊卖货打开了内销市场,所有员工风雨同舟,共渡难关。”陈翠虹回忆,除了已有的内销渠道,她还动员企业员工想方设法开拓新的内销业务,包括在厂区、菜场门口摆摊。

陈翠虹说,当时身边人不理解,可以寻求亲朋好友渡过难关,为什么要去摆摊?“但我认为,摆摊卖货,跟接大订单并没有区别。事实上,我们也在菜场门口遇到了大客户,产品品质得到他的信赖,拿下了大订单。也正因为与这位客户合作,其他国内电器品牌也找上门来,为企业带来了转机。”

从“小家”到“大家”

初次来到双马,花园式工厂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不仅住宿免费、三餐全包,还为企业126对夫妻提供“夫妻房”,为员工子女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常年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员工外出旅游……

2019年初,车间员工的孩子身患重病,急需筹钱救治,陈翠虹得知后当即捐款8万元,并发动高管、员工共募集了十几万元,解了员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当年,双马成立了“幸福妈咪”爱心基金会,以每年“公司出30万元、高管出500元、员工出10元”的方式募集资金,为困难员工及家人提供资助。

实实在在的企业福利,让500多名员工在双马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80后“新临海人”徐燕,2007年就在双马做计划采购工作,如今已是生产总监,她的丈夫也在双马做车间主任。“在双马,像我们这样的‘夫妻档’还有很多。因为我丈夫的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大部分时间由他来接送照顾孩子。工作日我们吃住都在公司里,基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徐燕回忆,2011年公司开始推行数字化管理系统,当时要加班加点,反复对系统进行调试。“每改进一个项目,为工厂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这种成就感比我自己拿钱还开心。可能我们已经把工厂当作家了,才会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双马塑业副总经理阮灵祥,在双马创立初期就随陈翠虹一起打拼。“企业普遍招工难,留工更难,但在双马大部分员工都待了10年以上,这就是企业‘家文化’的向心力。有好的文化才会有好的员工,有好的员工才能出好的产品。”

阮灵祥回忆,2006年,双马从黄岩旧厂搬出,落户临海沿江上金村。“我们发现,当地村民年纪大了,没办法到外面工作创造收入,我们打造了‘无墙工厂’,从企业内部甄选优秀员工为村民开展免费培训,将部分门槛较低的生产环节分包到村集体,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实现村企互赢互利。”自“无墙工厂”建成以来,累计支付工资3000多万元,帮助5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业,让村民的共富梦照进了现实。

“一个心怀善念的人总是幸福的,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快乐的。”这是陈翠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已然积淀成企业的孝善基因。多年来,她主动践行企业责任,用善心回馈社会,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热心公益的路上,为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从“小家”到“大家”,从造福员工到造福社会,孝善文化“同心圆”辐射得越来越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