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也有虚拟的了。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宁波全社会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电网面临用电高峰挑战。市民“无感”的背后,有虚拟电厂默默发力。
为什么建虚拟电厂
“宁波缺电。这并不是说宁波整年电都不够用,它指的是每年有一段时间,主要在夏季、冬季最热、最冷的一段时间,当制冷负荷、制热负荷与常规的生产负荷同时运行的时候,一天中有几个小时用电紧张。”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专职人员闻铭说,就如同上下班高峰期,常规车流加上通勤车流就会形成交通拥堵,高峰期之外交通就相对畅通。
如果仅仅为了这一段时间的用电紧张,新建一个实体发电厂,性价比太低。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尖峰时刻负荷为标准来扩张电网建设规模,缺乏经济性。
既然新建实体电厂不划算,那不如尝试建一个虚拟电厂,以求缓解极端缺电的问题。
除了能“复刻”实体电厂的部分功能,虚拟电厂不必占用土地资源,也不必新建输电通道,大大降低成本。
2021年,宁波便开始着手建立虚拟电厂,2023年即实现常态化运行。
然而,在虚拟电厂发展过程中,因缺少规范性文件,宁波虽然起步早,但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2023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明确了虚拟电厂的概念,即依托负荷聚合商、售电公司等机构,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等技术,实现需求侧资源的聚合、协调、优化,形成规模化调节能力支撑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简单来说,虚拟电厂并不生产电,更像是一名智慧的“电力搬运工”,通过调节客户的用电负荷时间分布,帮助电网实现发用电平衡。
虚拟电厂有什么作用
“电网电力供需是瞬时平衡的,就像一座天平,一端是用户,一端是电厂,让它平衡的支点就是电网。电网一旦出现严重不平衡,将面临运行风险。”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钟永颉介绍。
虚拟电厂和实体电厂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保持电网电力供需实时相对平衡。
目前,宁波的虚拟电厂已接入工商业企业、公共充电站、工商业储能设备、商业楼宇的中央空调等,接入用户总容量2450兆瓦,最大聚合调节能力达到280兆瓦。
实现电网实时相对平衡的关键就在于“削峰”和“填谷”,即在用电高峰时段控制用电,在电网低谷时段增加用户的电力需求、解决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带来的电网平衡问题,以实现电网动态平衡。
上月初,高温不退,宁波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宁波虚拟电厂向万华化学(宁波)热电有限公司等多家签约企业发出调节负荷的邀约。1个小时内,万华化学等企业便通过降低生产负荷、调节储能设备充放电行为等方式,共“削峰”11.84万千瓦时电量。按中国居民人均每月生活用电83千瓦时来算,这部分电量可供1400余人使用一个月。
为鼓励企业配合虚拟电厂“削峰填谷”,电力部门推出现金奖励措施。截至目前,宁波虚拟电厂累计参与“削峰填谷”辅助服务56次,发放补贴金额258万元。
此外,当虚拟电厂和储能电站对接,能发挥“1+1>2”的效果。以慈溪的凯波蓄能电站为例。“在前期企业用能需求调研中,我们根据实际需求为凯波集团建设储能电站,并将其作为储能资源接入虚拟电厂平台。”国网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思航介绍,储能电站可在用电低谷时利用低电价充电,在用电高峰期放电供给企业生产,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凯波储能电站具备3000千瓦/小时的放电能力。在8月初的需求响应负荷管理中,该电站将每日放电时间调整为17:00—19:00,平均响应负荷达1500千瓦,获得补贴1.5万元。
虚拟电厂如何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利用源荷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电厂,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完善相关规则,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在钟永颉看来,虚拟电厂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能源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直接影响电网稳定,这时候就需要虚拟电网聚合、协调各方资源。”钟永颉说,预计到2025年,宁波虚拟电厂的日调峰能力将超过30万千瓦。
此外,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电力市场监管办法》明确新增虚拟电厂为电力交易主体,这将为可控负荷、新型储能、分布式新能源等灵活性资源提供进入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