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全球治水规则,为何他们定?

  12月10日下午,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副院长黄辉赶赴宜兴主持一场国际视频会议,与以色列等国的标准化专家一起,讨论水质风险防控方面的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水质风险是全球各个国家都在关注的热点,如何实现有效防控,我们希望通过国际标准来主导制定一个规则。”黄辉介绍,到今年底,他们已主导研制并发布了10项国际标准。

  通过不断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制定国际标准的飞跃,作为南京大学第一个校外产学研平台,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在宜扎根19年,如今已领衔建设我国环境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22个科创平台。在水环境科技创新领域跻身全球“第一方阵”,这家研究院主打产品为何是“标准”?

  扎根宜兴 打造治水“最强大脑”

  今年初,该研究院联合主导研制的智慧水务领域首项国际标准被批准正式发布。这项标准为未来全球饮用水、污废水、雨水、地表水等水系统智慧管理提供了遵循。截至目前,研究院构建了覆盖全球73个ISO成员国、800多家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的创新合作生态圈,制定水环境相关技术标准141项,其中10项为国际标准,奠定了在水环境技术与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提到工业废水治理、工业水回用标准制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率领的团队,无疑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今年初,“工业废水治理技术与装备”团队获评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如此硬核的团队为何选择在宜兴扎根?“深厚的产业发展基础是关键,无论是科技成果转化,还是将企业好技术升级为标准,宜兴都有优势。”黄辉认为。

  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转型,自2016年起,研究院逐渐发力于技术标准服务,与其他产学研平台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化定位。掌握国际标准制定权是争夺国际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领域内技术领先的平台,研究院致力于成为标准的引领者。除了紧密围绕国家流域治理以及区域废水达标、提标、回用等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外,研究院还布局了智慧水务、水质风险控制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展现了其前瞻视野与行业担当。

  深耕产业 让“宜兴标准”走出去

  如何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变为通用标准,最终实现应用推广转化为发展生产力?这是宜兴环保产业深度链接南大宜兴环保研究院的关键。截至目前,研究院已支持鹏鹞环保、三强环境、裕隆环保等48家宜兴企业获批12项国家级、39项省部级重大项目。

  深耕装配式污水处理领域多年,宜兴泰源环保在数字化转型、模块化装配式水处理装备研发上敢于尝试。“提升企业影响力,成为行业参考,必须有标准的撬动。”泰源环保总经理潘海龙认为。去年,泰源环保找到研究院,共同开展模块化环保装备标准化制定。今年,企业研发的“TIMP-40000t/d模块化装配式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设备”成功入选江苏首台套产品。相较传统污水处理(净水)厂,该装配式水处理设备具有使用寿命50年以上、节约占地60%、节能减碳75.4%、缩短工期80%、生态施工“三废”减少90%等优势。

  典型示范、标准化引领下,企业产业链不断延长。据潘海龙透露,目前企业主编、参编的地方团体标准有十余项,承建全国最大的钢结构装配式污水厂、全国首个寒冷地区装配式工业园区污水厂,在全国拥有百余个项目案例。

  “两头”延伸 “顶天立地”做科研

  打造名副其实的“最强大脑”,眼下,研究院又开启了新的挑战。“力争打造‘顶天立地’的科技创新平台,助力环保技术与装备创新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黄辉介绍。

  延伸服务链条,研究院将产业链向前端基础研究延伸。建设我国环境工程领域首个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宜兴研究基地,发展出应对水质风险的系列新方法、新技术,这便是未来基地攻克的重点。除了将基础端的技术创新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研究院还将产业链往后端制造端延伸,打造水污染防治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由此,构建起一条从“好技术—好标准—好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

  目前,该“两中心”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建设阶段。未来,研究院将集中力量研发水污染防治装备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制造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更多具备开创性的“首台套”从这里诞生,助力环保产业创新发展。

  面对全球用户对水质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南大宜兴环保研究院发布10项国际标准,对于宜兴环保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环科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宜兴,水环境治理产业的生命力正被持续激发,更多科研成果在宜兴发布、落地和产业化,成为环保技术创新策源地,并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输入“多元黄金动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