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名单公布。涡阳县和利辛县成功入选“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城市”,亳州市和蒙城县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谯城区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我市成功实现省级文明城市“满堂红”。这个好消息,让600多万亳州人欢欣鼓舞。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如今,在亳州大地,全域文明、全体文明、全面文明的美好愿景正在照进现实。这背后,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精心绘好“路线图”
文明城市是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崇高荣誉,也是创建难度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最具含金量和影响力的“无形资产”。我市高规格布局、高起点谋划、高层次推进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路面修好后,今后我们在这里锻炼身体就安全了。”近日,在谯城区汤陵街道风华社区西湖雅苑小区,看着工人正在翻修健身活动区损坏的路面,居民们满怀期待地说。
西湖雅苑小区是2019年底交房的还原小区。小区入住率高,公共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尤其是健身活动区,最初的橡胶地面变成了水泥地面,后来水泥地面也磨损得差不多了。
“我们在西湖雅苑小区检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向社区和小区物业进行反馈。经过社区协调,最终由汤陵街道出资进行维修。”谯城区住建局物业中心负责人黄灿介绍,根据文明创建包保工作要求,他们联合城管、消防救援、属地街道、物业等多方力量,针对包保小区存在的文明创建突出问题,成立治理工作专班,安排部署治理工作。
文明创建,一直在路上。围绕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涡阳县、利辛县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一线指挥,建立了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的工作体系。
在成功创建“安徽省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我市定下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将其列入市“十四五”规划,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面实施“六一战略”的重要抓手。
市文明办创建科负责人李威介绍,我市制定《亳州市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亳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工作方案》,市财政每年单列专项资金支持创建工作,建立“30位市厅级领导+94家市直单位+67个社区(片区)”包保共建机制,形成了全力以赴、合力共抓的创建工作格局。
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我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组建市创建办,建立定期督查、专题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开展创建工作业务培训80余场次,开展模拟测评13次,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专题调度90余次,并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用心画好“同心圆”
从4月份开始,利辛县城正式禁行三轮车、无牌四轮车。由于利辛县城关镇和谐社区紧邻利辛县残联,每天都有不少群众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咨询办理残疾证和通行证事项。社区工作人员都会耐心解答。
把“分外事”当成“分内事”来干,和谐社区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所有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注册志愿者,只要是能帮助别人的事,我们都愿意干。”和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伟说,在和谐社区随处可见“志愿红”,人人争做“活雷锋”。
我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符合“五有”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97个、实践站1347个,实现文明实践工作城乡全域覆盖。紧扣群众需求,组建各类文明实践队伍5000余支,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们的节日”等各类实践活动15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超300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注重文明培育,颁布实施《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亳州市养犬管理办法》,修订《亳州市民公约》,编印《亳州市民文明手册》,发布“亳州文明20条”行为规范,开展“争做文明有礼的亳州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让市民行为举止更文明。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成为一抹亮色。
4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亳州市谯城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利辛分公司安全总监李子杰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共评出“亳州好人”605人,获评“安徽好人”164人、“中国好人”193人,“中国好人”获评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我市已建成亳州好人馆,组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百姓宣讲团’,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基层宣讲活动90余场次。”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负责人程少华表示,近年来,我市通过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
真心办好“暖心事”
小市场连着大民生。菜市场不仅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菜篮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市积极抓好农贸市场文明创建工作,通过改善硬件设施、提升管理服务等举措,打造惠民舒心的购物环境,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走进市区人民路菜市场,干净整洁的环境、明亮通透的走廊、整齐划一的摊位,让人眼前一亮。该菜市场充分利用挑高楼层的优势,在东面墙上留有采光口,既能利用自然采光,又能保证空气流通,让菜市场显得宽敞又明亮。
近年来,我市取缔市区新兴路、魏武农贸市场等骑路市场,新建、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个,让市民群众买菜更便捷。此外,我市还对33个老旧片区进行了更新改造,对269个居民小区进行了整治提升。整修了14万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的脱落、空鼓、开裂外立面,并增设了一批健身器材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有效改善了老旧片区内群众的居住环境。
“路修好了,排水也顺畅了,我们老街坊的生活更加方便了。”家住谯城区薛阁街道谯陵社区筛子市街17巷的居民杜洪英开心地说。
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背街小巷并不起眼,但却紧贴百姓生活,反映着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我市全面开展背街小巷改造和综合整治,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整修890余条,对370余条街巷进行雨污分流,整修排水管网长度9.2万米,安装照明路灯2550盏,让城市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
物业关乎民生,更是居民日常生活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我市实施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整治提升行动,每月对物业公司和居民小区进行考核通报。目前,全市已清退物业企业42家,行政处罚物业企业170次,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通过常态化开展模拟入户问卷调查和“民声呼应·暖心走访”行动,主动收集整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把入户问卷的过程变为宣传引导群众和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过程,不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