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我刻我印——庞跟泽篆刻作品选刊

555 拷贝_副本.jpg

  我印我刻,

  我写我字。

  甲辰过半,

  想想除了日常外,

  现在只剩写写字刻刻印了。

我刻我印.jpg111-1_副本.jpg

我刻我印   庞跟泽书

老庞 (1.5cmx1.5cm) 延年(1.7cmx1.7cm).jpg

老庞 (1.5cmx1.5cm)   延年(1.7cmx1.7cm)

  创作随笔:

  印人就是一个导演,印石是个舞台,文字是舞台上的人物,人物要有个性。在这里有主角有配角,字与字之间如同人物之间要有角色关系,要有情感构成,分合有序,张弛有度。

  “延年”小圆印,日本回流印石,承园赠。

半日闲(2.4cmx1.7cm).jpg

半日闲(2.4cmx1.7cm)

半日闲(2.8cmx2.7).jpg

半日闲(2.8cmx2.7cm)

  创作随笔:

  "半日闲",让我想起“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句。今日人们难得片刻的清闲,因工作,因生活,无尽地消耗着一生。若得了这半日清闲,或许是……,或许是像我等这样的闲人,这也是你生活中最后难得的小小欢喜。友人嘱作,刻了二方,一方白文,章法求"险",一方朱白相间,布局较"稳",各有特点,看君欢喜。记得丁敬也刻过此文,元谢宗可也有半日闲诗。(2024年6月)

长相思(2.7cmx2.4cm).jpg

长相思(2.7cmx2.4cm)

  创作随笔:

  萱堂逝去两年整,萦怀忆母长相思。母亲去逝已二年,每年的祭日我都要刻一枚寄思的印章缅怀。(2024年6月)

不留今(3cmx1.7cm).jpg

不留今(3cmx1.7cm)

  创作随笔:

  此印集古泉文和古玺文成之。印石精美,参加活动快递不幸丢失,甚是可惜。友情忠告,快递有风险,邮寄要谨慎。

不役于物(4cmx4cm).jpg

不役于物(4cmx4cm)

  创作随笔:

  甲骨文大多数来自于刀刻,入印后表现刀味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在强调契刻的同时,更要融入笔墨意趣。

不食周粟 (3cmx3cm).jpg

不食周粟 (3cmx3cm)

  创作随笔:

  篆刻之难,在于“均称”与“变化”两极之间度的把握。甲骨文印最忌讳的是填充式平铺。根据印文繁简自然安排的同时,强化内在的连通性是很有必要的。

心画(2.4cmx1.6cm).jpg

心画(2.4cmx1.6cm)

  创作随笔:

  我喜欢甲骨文印的生拙感,也时时的在琢磨实践中。

胡为乎泥中 (4cmx3.9cm).jpg

胡为乎泥中 (4cmx3.9cm)

  创作随笔: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语出《诗经·邶风·式微》。印文的选用,苏师金海先生特别讲究,他的印文常常是不重复别人用过的。他常讲看一个篆刻作者的水平高低,除了要看他的技法外,另外还要看他印文的选用,这个能反映出他平时读书的积累和修养。他主张印文的选用要积极、健康、高雅,最好是首用的。

不系舟(2.2cmx2.1cm).jpg

不系舟(2.2cmx2.1cm)

  创作随笔:

  此印年前刻朱文甲文,未见神采。今用金文入印,感觉不错。乐极生悲,不小心印石掉落地上,把左下角"舟"字印边碎坏。遇见金海师请教,他咐我把右下"不"字印边也作残破,使印面整体平衡,回来处理后,印章即起死回生。(2024年3月)

非法非非法 (6.5cmx2.5cm).jpg

非法非非法 (6.5cmx2.5cm)

  创作随笔:

  我对印石不太讲究,常常随手拿起练习石就刻,有时刻好的石头心里反而有负担。就如吃惯了粗茶淡饭,忽然来个美味大餐,多有不适应。所以实在抱歉,我拿得出手的印,大多是练习石。

顾颖印 (2.7cmx2.7cm).jpg

顾颖印 (2.7cmx2.7cm)

  创作随笔:

  顾颖先生油画、水彩,国画、书法等样样精通,山水、人物等无所不能。难能可贵的是,坚持每天创作,从不间断,那怕是饭局酒后,我是佩服。

李友顺(2.5cmx2.5cm).jpg

李友顺(2.5cmx2.5cm)

高友飞 (2cmx2cm).jpg

高友飞 (2cmx2cm)

一二三(2.2cmx1.7cm)111.jpg

一二三(2.2cmx1.7cm)

  创作随笔:

  日本良宽曾书此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出老子《道德经》。仿青花瓷押印刻之。

龙行龘龘(2.6cmx2.5cm)111.jpg

龙行龘龘(2.6cmx2.5cm)

  创作随笔:

  "龙行龘龘",不知从那找个“龘”这么生僻的词语。网上查后得知念dá ,出处《玉篇》,形容群龙腾飞的样子。按贯例每年岁末部要刻点纪年或吉语印,刻此类印内容重复、平庸的较多,故尔想到"龙行龘龘",说文“龘"同“龖",见"龖"甲文有此,故集刻成印。此印在创作时随形安排,"素颜"不做任何修饰,意在自然生拙,巧在字间互用。此印参加“盋山有约---苏金海师生迎新年网络篆刻”(2024年),并收入《岭南印社癸卯印聚》作品集。原印被友人收藏。

无分别(2.6cmx2.5cm)111.jpg

无分别(2.6cmx2.5cm)

  创作随笔:

  作无边汉印式,但在用字上,选择金文,挪让留出大小不等的块面,使之呼应透气,以求有变化。印文和印边的呈现要一致,在印面和印边的处理上,我一般不过多作残破处理。

心外无物 物以心生(3.2cmx3.jpg

心外无物 物以心生(3.2cmx3.1cm)

  创作随笔:

  年前忙于“佳且好兮”三人网络展,一直到年二十九。甲辰正月初一刻此。印文以前刻过,均不如意。今作字形大小随机,不作过多安排,末行三字缩小,物物下部留红,整体印面文字呈n型,印边不作残破,倒也干净利落显得精神。

甲辰六十二(3cmx1cm).jpg

甲辰六十二(3cmx1cm)

  创作随笔:

  对着镜子细细地看了看,满脸无耐的褶皱,想来2024也已六十有二了,很感慨。“老眼于今已欠华,风流全与少年差”。除了岁月的留痕外,人也变得易感动多伤感,承受力也下降,这也许是人变老的重要特征吧。愿身体健健康康。

  近在创作查阅工具书时发现先秦货币文有“甲辰六十二”即选入印,一作长条形,后又作正长方形。先秦货币文已考释的也就三百多个,贷币文不同于金文有较长的辞例,以一字二字为多见,且数量有限,在创作时较难集齐,宜作二三字印。另外,在用刀上也要选择适合的刀法进行配合,这样才能体现古泉文的味道。

老克勒(2.5cmx2.4cm).jpg

老克勒(2.5cmx2.4cm)

  创作随笔:

  近看电视剧“繁花”,喜欢王家卫的画面镜头和叙事节奏,带入感很强。据说这一电视剧拍了三年多,如同他拍的电影,慢工细活,延续了老上海的腔调。今刻侬语“老克勒”一乐。(2024年1月)

  百度百科:"老克勒"中的"克勒"是外来语,是"collar"职员的意思音译过来解释的,也有Class作等级、阶级解释的。所以就有了老克勒一词的由来。旧上海的老克勒,他们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的一群人,也最先吸收结合的西方文化的,那时的他们土洋结合,形成了一定时期的海派文化。

五迷三道(3cmx3cm).jpg

五迷三道(3cmx3cm)

有容乃大(4.5cmx2cm)111.jpg

有容乃大(4.5cmx2cm)

  创作随笔:

  近期在玩些不同的印式风格,也许是内心紧绷挣扎后的释放,与以往不同的印面产生的陌生感,或许会出其不意,或许会误入歧途,但偶而的“失足”想来也不会严重到毁于一旦的程度。玩吗!轻松点!(2024年6月)

  经常听周边的人在说“五迷三道”,查询有各种解释。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一(2.2cmx2cm).jpg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一(2.2cmx2cm)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二(2cmx2cm).jpg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二(2cmx2cm)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集刻一(2.2cmx2.2cm).jpg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集刻一(2.2cmx2.2cm)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集刻二(2.3cmx2.3cm).jpg

二里头陶器刻划符号集刻二(2.3cmx2.3cm)

  创作随笔:

  刻画符号是刻划或描绘于各种质地器物上表示一定意义的符号。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分布广泛,延绵日久,形态丰富,具有一定的表意文字性质。

  近期,参观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见陶器刻划符号生动可爱,虽为不可识符号,但已具有文字的初形笔画趣味,繁简各异,曲直各态。当时拍了照片,想回来后选一些刻符刻作图案印。

  集刻的四方印,用传统的印章形式,二方朱文,二方白文,二方单符,二方四符集刻,虽为符号,但也作文字一般安排。(2024年3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3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