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跳马伕》荣获2023江苏省文艺大奖民间文艺优秀作品奖(最高奖);“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高质量考核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总人次超500万;全县入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1个……近年来,如东县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精彩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
这一项项激荡人心的成绩背后,是如东县坚持以文化为引领,深度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禀赋,奋力开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
筑牢文化阵地 夯实产业基础
筑牢文化阵地,全力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空间。近年来,如东县高度重视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提升其服务品质和功能,打造舒适、便捷的文化活动空间,县图书馆第七次获评“国家一级馆”。国清寺遗址公园、丛志远美术馆等相继建成开放,农民画展馆完成提档升级,形成“一中心、多点位、全覆盖”的新格局。去年,全系统21人在全市文化馆、图书馆技能大赛中获奖,获奖人数位居全市县(市、区)第一。“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高质量考核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总人次超500万,
同时,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基层文化阵地全覆盖。如东县以“全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为抓手,推动基层文化站软硬件“双提升”,全县16个镇(区、街道)完成“特级文化站”申报。城中街道文化中心等7个单位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是提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关键。这些基层文化阵地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空间,也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持续优化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服务的普及和提升。”如东县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杰说,“接下来,如东县将通过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提升文化阵地服务水平,深耕基层文化活动新地,着力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圈,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文化红利’,从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
缤纷文化活动 绽放艺术光彩
今年7月以来,如东县组织开展第二十届“蠙城之夏”暑期乐购嘉年华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消费活动、文化活动、旅游推介、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带动街区商业活动的繁荣。据了解,“蠙城之夏”已连续举办二十年,累计演出562场次,惠及观众60多万人次。作为如东惠民文化品牌,“蠙城之夏”已成为如东城乡居民仲夏重要的清凉活动。
丰富的文化活动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如东县举办了首届新春豫园灯会、中美青年版画展、杂技精品展演等大型活动20余场,组织“港城之春”“杂技村村到”“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文图博”三馆联动举办艺术培训、阅读推广、博物美育等活动230余次,开展“馆校共建”服务6000余人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为如东城乡居民带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而且有效提升了地区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和融合,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在丰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打造文艺精品是推动文化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如东县一批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以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为素材,进行深度创作,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持续提升如东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跳马伕》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初评;2件农民画作品入选文旅部‘2024年新春农民画贺岁展’;歌曲《江海汉子》、广场舞《如意东方》等8个作品入选省‘五星工程奖’决赛;县杂技团被选为省级‘文艺家采风创作基地’,是全省唯一的杂技类采风创作基地;20多个杂技精品,斩获国际、国家各类奖项30余个,近日,大型杂技剧《大海小海》在南通大剧院成功首演,成为如东杂技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又一精品佳作。”县文广旅局总工程师孙陈表示,如东县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新时代题材创作规划,传承好本土特色文化,讲好生动的如东故事,让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文旅深度融合 铸就特色风景
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被列入省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小洋口最美海岸带获评“江苏省美丽港湾省级示范项目”;“千年古镇 烟火栟茶”项目获评“省级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项目”;栟茶古镇成功创建第三批“省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曹埠亚振家居获评“省级工业旅游区”……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一座城,因文化的流淌,而有了生命的律动。近年来,如东县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努力构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今年“五一”期间,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和栟茶古镇景区分别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和13.5万人次,游客接待量位居南通市所有景区第四和第五位。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核心景区品牌,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近年来,如东县深入挖掘景区的核心特色和文化内涵,围绕“特色海洋文化、民间艺术文化、非遗民俗文化、温泉旅游文化、红色旅游文化”,采取资源互动、创意策动、节会拉动等多种手段,不断强化景区主题定位,丰富景点内容,进一步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海鲜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等特色名片,推动本土文化与特色旅游的高质量融合。截至目前,如东县共有省级旅游度假区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全国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各1家。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加强项目招引,加快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落地。近年来,如东县以优化文旅产业结构为目标,推动重大文旅项目招引建设,持续提高本地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十四五”以来,全县文旅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东文旅形象和吸引力得到极大提升。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33个项目纳入省、市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库,完成投资37.5亿元。其中,林克斯温泉小镇、栟茶古镇、鼎瓯天海道温泉城、海之城、如意湾五个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被纳入省级重大文旅项目库,目前两个竣工开放,三个正在抓紧推进。上河印巷文化步行街、三河六岸、国清寺遗址公园、雨润太空幻想乐园等多个市级重大文旅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竣工,使作为城市会客厅和旅游集散地的县城更加宜居宜游。全县高标准的旅游服务型酒店规模不断扩大,锦恒君澜、希尔顿花园等酒店相继投入使用,华美达、铂尔曼等国内外知名酒店品牌的相继入驻,亚朵、桔子、全季、星程等连锁酒店的多店齐开,栟茶长安里温泉酒店、花语醉等主题民宿的同步建设,接待能力有效提升。
如东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缪晓斌表示,接下来,全县将着力健全现代文旅产业新架构,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培育现代旅游业新热点,推进小洋口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反清乡纪念馆和栟茶古镇争创4A级景区;小洋口桃花岛、上河印巷文化步行街、金蛤花海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栟茶镇中市街、“复地·上河印巷文化步行街”争创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积极开展文旅深度宣传推介,不断激发特色文旅消费活力,把如东特色文旅产品推上更广阔的舞台。
守护文物非遗 传承历史瑰宝
2018年4月,因掘港国清寺遗址的发现,南通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联盟城市。2022年,县委、县政府对遗址实施原址保护,建设遗址公园作为文物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公众休闲与旅游为一体的如东新文化地标。去年,经市文广旅局按程序组织评定并完成公示,确定掘港国清寺遗址公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载体,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有效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和内涵。如东县以“第四次文物普查”为契机,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县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耙齿凌战役纪念馆6月份对外开放。如东县博物馆完成581件藏品的盘核和信息采集,持续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完成1处地块的考古调查勘探和2处区域的文物资源评估,并通过省文物局验收。
同样,非遗作为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珍贵记忆和独特标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活化非遗,就是要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和传统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生机。近年来,如东县坚持依法保护,有效传承,建成跳马伕省级传承基地1个,红木雕刻、渔民号子等市级传承基地11个。建成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跳马伕》、省级非遗项目7个、市级非遗项目11个和县级非遗项目30个。
精心培育非遗人才,全县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9人。1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3人被授予“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5人获得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三带能手”“三带新秀”称号。《跳马伕》先后荣获中国农艺节最高奖精粹奖、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江苏省民间文艺大奖民间文艺优秀作品奖;“如东泥面塑”获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匠人匠心”云竞技一等奖。仅2023年一年,有近50件非遗作品在省级以上参赛获奖。
同时,广泛宣传非遗文化,提炼推广杂技、农民画、红木雕刻等地方文化符号,提高非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擦亮如东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接下来,如东县将继续挖掘资源优势,以源远流长的文化为导向,逐步拓展文化产业领域,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种类,引领文化产业在创新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奏强文化强音,赋能高质量发展。